包虫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健康青海建设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TUhjnbcbe - 2023/3/2 18:42:00

本报记者海东摄

发布人: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秀忠

普及健康生活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24%

我省卫生健康系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为目标,同步推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素养。会同省委宣传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实施意见》,学校健康教育、全民健康健身等深度融合。

“健康教育万里行”健康传播活动持续深化,覆盖全省95%以上地区,受益群众达余万人次。累计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6个,医院34家、学校38家、机关50个、社区(乡镇)37个、企业11家、家庭个,健康环境不断营造。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24%,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39.85%。

优化健康服务让百姓幸福感倍增

全省组建不同形式医联体95个,医院、18所市(州)级、73医院和家基层医疗机构,全省29个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0%以上。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在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下达专项补助资金4.14亿元,通过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试点、改进基层卫生岗位管理和人才评价制度等举措,持续深化改革成效,医院综合改革在国家考核评估中位列全国第8名。西宁市、海西州和互助县医改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年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余个,总投资15亿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率分别达到82%、90%、98%。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全省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实现联通。我省居民电子健康卡工程成为继江苏之后全国第二个发卡省份,目前发卡覆盖面达95万人(张)。

全省实现重点地区人群包虫病筛查全覆盖。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专项补助、民*救助等途径,实现包虫病手术患者零负担、其余患者免费药物治疗的救治过程全覆盖。全省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6%以上,乙肝发病总体保持下降趋势,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覆盖所有县(区)。

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实施12医院对口支援青南14个县医疗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缺乏、服务能力弱的问题。

完善中藏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养生保健“七位一体”发展模式,明确建立中藏医药工作厅级联席会议制度、省财*每年投入扶持资金不少于万元等创新举措,并实施基层中藏医服务提升工程。

全省推进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和贫困人口托底医疗保障。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扩大到28种,罹患28种疾病救治率达%。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管理服务全覆盖,履约率达90%。重病兜底有序推进,根据全省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显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际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为10%。全省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4万人。

完善健康保障破解百姓就医难题

全省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六统一”和省级统筹,建立了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医保为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为托底的五道医疗保障线。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元,大病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80元。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全部纳入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实行“双信封”制,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统一配送。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分级应对体系和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药品挂网采购,探索“两票制”电子验票系统建设,全省药品配送率达97%。

建设健康环境百姓饮食安全有保障

以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为重点,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牧区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大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力度,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8个市(州)、46个县区,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全省卫生城市(镇)创建取得新成效,累计创建4个国家卫生城市、8个卫生县城(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46个,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家,实现市(州)、县、乡全覆盖,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发展健康产业看病养老两不愁

我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机构成规模、上水平。截至年底,医院增至家,有医疗卫生人员人、床位张,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良性竞争的局面。

在医养结合发展方面,全省所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有93所设立老年病科、老年病门诊或老年病床,99所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有所医疗机构与所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本报记者吴梦婷整理)

来源:西海都市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青海建设让百姓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