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由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羊,特别是2岁以内的羊,终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动物。
病羊表现急性脑膜炎症状,轻者消瘦,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运动失调;重者精神高度沉郁,步态蹒跚,头颈弯向一侧或转圈;有些羊向前直跑,直至头顶墙后,头向后仰(囊虫寄生在脑前部),有些向后退(在脑室);颅骨变薄、变软(位于大脑皮层)。
病情诊断:
“一看”:
看特征性症状和营养状况。患有脑包虫病的羊,特别是患病后期会出现精神委顿和停食以及营养不良,从而出现椎骨凸出以及肌肉发红等症状。这些特征性症状是羊脑包虫病检疫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实际中要注意做好羊脑包虫病与羊神经疾病、头部外伤、后躯骨折等疾病的鉴别。
“二捏”:
捏头骨是否出现软化。大多数患羊在患病后期都会出现头骨软化的症状。可以通过按压头骨来区分是否软化、变薄症状或者头骨碎裂,结合临床神经症状来判定患病情况。
“三查”:
临床上通过查脑组织变化和检咽后外侧淋巴结变化做出判定,若咽后外侧淋巴结缺失也可通过颌下淋巴结变化做综合判断。
防治
定期给羊驱虫,丙硫苯咪唑每天每千克体重30毫克,每日一次灌服,3天为一个疗程;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毫克,病羊连用5天。本病前期用药有一定效果;如病情后期用药基本无效,需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手术部位剪毛,用2%碘酒消*,再用75%酒精消*,在骨质变软的部位作U字形切口,切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皮瓣将它翻过用线加以固定,但不切破骨膜,(增加愈合)。
切口长宽均为2厘米(注意切口应在低处,及时止血),用圆锯在骨质上开一小孔,用力均匀,使脑膜暴露(同时助手保定好家畜)。确定包囊位置后,用注射针头避开血管刺入脑膜,发现有液体向外流出,然后连接注射器后抽动活塞,尽量吸取囊泡,直至吸尽为止。如果抽不出时,在脑内注入95%酒精7―8毫升,即可杀死虫体。
取出包囊后,用止血纱布擦试手术部,滴入少量青霉素,把骨膜拉平,遮盖圆锯孔,然后用结节缝合法缝合皮肤,缝完以后涂磺胺软膏,最后用碘酒消*。手术后由专人保护羊的头部以免发生振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