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自治区*委组织部的人才专项支持下,我们重点实验室设立了本地医药学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来支持我区医药学科创新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向国家优秀青年和杰出青年迈进,实现*国家优秀青年和杰出青年零突破。”9月初,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主任温浩告诉记者,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身国家级研究平台优势,在建设创新研究高地的同时,形成优秀人才高地,吸引并留住创新科研和转化人才,支持当地医药学领域发展。年7月,该重点实验室依托*医科大学建立。作为首个地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中亚高发病“成因与致病机制”“分子诊断与预警预测”和“防治新技术与应用”三个方向开展研究。据温浩介绍,中亚高发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包虫病、肺结核)、肿瘤类疾病(食管癌、宫颈癌)和代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三类6种主干疾病。包虫病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人畜共患病,也是不少农牧民因病致贫的原因。“就包虫病而言,要了解包虫病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找出流行规律、传染源等做到早筛早诊早根治,方可达到有效控制。创新研究永远在路上。”温浩说。据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长、研究员张文宝介绍,目前实验室筛选了6种药用于治疗包虫病。“以前包虫病患者因复发有的做三四次手术,最高达13次之多,现在手术技术成熟了,把握好首诊根治机会,患者本人就不那么受罪了。”张文宝告诉记者,经过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三十余年的努力,多例囊型包虫病手术的经验积累与改进,终使术后并发症由35%降至5%、手术复发率由15%降至0.4%、外囊剥除根治率由5%提升至50%,极大地改善了手术疗效。同时,重点实验室通过创新,构建了科学防控、规范诊断和创新治疗三个体系的“*方案”,其研究成果在国内59家医院推广应用。重点实验室除了在包虫病研究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还通过开展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查找规律,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胆固醇代谢调控基因LIMA1,绘制了*不同人群血脂异常分布图谱。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由*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医院合作,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量化评价,区分纤维斑块、脂质斑块、钙化斑块或坏死斑块,对进一步指导医师对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OCT作为一种新型血管内成像技术,分辨率高达5微米至10微米,是血管内超声的10倍左右。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动脉粥样硬化临界病变患者进行OCT检查,不仅可以准确识别冠状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性质,识别易损斑块以及斑块的稳定性,还可以指导医师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支架植入进行治疗。降低术后支架贴壁不良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此外,通过术后随访,利用该技术可以精准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对症给予相关的抗栓干预治疗。这些成果只是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取得成果的缩影。近五年该实验室承担了科研项目项,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据温浩介绍,重点实验室能取得这么多成绩,归结于有一只优秀的团队,实验室中以中青年优秀人员为学术骨干和主体。重点实验室向全疆开放和共享,使用率高。设立了面向全国的中亚高发病开放研究课题,近5年资助开放课题项。“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促进医学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形成转化医学的研究基地,为中亚高发病的防诊治提供新策略、新方法和适宜技术,培养和造就一支临床与基础结合的*人才和创新高地,更希望在大美*沃土上培养出咱们自己的优秀青年和杰出人才!”温浩说。
来源:*科技报见习记者郭莹莹
编辑:胡江 王菲 制作:许志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