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疫病危害严重,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亿元。”
“像结核、布病等人兽共患病,易造成人畜或病或亡。”
“‘十三五’期间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四五’期间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比如严重危害农牧民健康的包虫病,要继续巩固防控成果,一放松就可能很快反弹。”
......
第九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人兽共患病与动物新发疫病”专题论坛,10月24日在重庆市荣昌区召开。会上,余位畜牧兽医和动物疫病防控专家学者,就人兽共患病疫苗、诊断试剂研发,新发疫病流行态势及病原学研究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现场
“包虫病分囊型和泡型,其中泡型包虫病十年病死率超过90%,被称为‘虫癌’,是西部农牧民因病致贫、返贫的一大‘元凶’。”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蔡金山以“青海省包虫病防控经验介绍”为主题作了报告。他用三个“严重”概括了包虫病的危害:包虫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严重影响农牧民脱贫致富,影响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发展。年后,青海省加强了对包虫病的防控力度,“截至年底,终末期宿主狗包虫的感染率从年的48.12%下降到0.63%;中间宿主羊的感染率从19.59%下降到4.79%;牛的感染率从15.24%下降到9.14%;人的感染率也从年的0.63%下降到0.32%。”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蔡金山作主题发言
不过,蔡金山也表示,我国包虫病防控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如流浪犬处置难度大,经费保障难以为继,兽医体系建设不完善,村级防疫员补助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高级兽医师、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伏刚介绍,年6月4日,全国政协召开以“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后,我国加强了包虫病防控力度,“犬驱虫、羊免疫”防控策略取得显著成效。西部七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购羊包虫病疫苗高达2.2亿头份,为降低包虫病感染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级兽医师、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伏刚发言
“但是,目前疫区省份羊免疫重视程度不一,羊包虫病疫苗推广使用有弱化迹象;而且我国羊只免疫密度只有30%,距离国家要求的90%还有较大差距。”伏刚呼吁,“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大对羊免疫的支持力度,设立羊包虫疫苗专项资金,加强疫苗的推广使用。同时,羊包虫病疫苗在牛身上的试验研究取得明显成效,获得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建议扩大试点使用范围,让羊包虫疫苗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布病也是与会专家学者交流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布病是我国最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之一,除了危害人类健康外,布病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也较大。”中国农业大学吴清明教授介绍,布病易造成动物流产、不孕或受胎率降低,致使奶牛群泌乳期间隔期延长达数月甚至更长,经济损失巨大。同时,布病会导致犊牛死淘率增加,并严重干扰育种计划,致使良种繁育难以成功。“布病的防控和净化对于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保障百姓健康、动物性食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需要国家持续加大防控力度。如加强财政支持和技术推广等。”他强调,“不重视布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布病将很难净化成功。”
中国农业大学吴清明教授作主题发言
会上,专家学者对人兽共患病疫苗的研究与创制也进行了积极讨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郑海学以口蹄疫疫苗为例阐述了当前人兽疫苗创制的难点,“口蹄疫新发和变异毒株不断传入我国,使我国深受其害。自3年以来,先后有6个境外毒株传入,暴发疫情次,病毒变异和免疫抑制严重,原有的疫苗难以应对,免疫的‘防线’一再被突破,急需我们阐明机理,创制高效疫苗。”同时,郑海学表示,“口蹄疫病原感染与免疫机制不清,指导疫苗研发的理论认知有限,使得该病流行已逾百年,仍未有商品化疫苗问世,防控形势严峻。”
此外,会议还就“猪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布病诊断试剂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猪链球菌、变形杆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展开热烈讨论。
据了解,“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是我国畜牧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和经济加速重振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全国畜牧领域的重要会议。
记者:位林惠康亮赖仁杰
摄影:汪凯
编辑:黄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