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清朝康熙年间,在山东济南府的一个小镇上,有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母亲李氏和儿子德贵相依为命。
他家里很穷,只有房屋两间和几亩薄田。
闲暇的时候,母亲李氏还给人做针线活来贴补家用。好在儿子德贵从小就聪明懂事,时常帮着母亲分担一些家务。一转眼,德贵已经十八岁了,长成了结实帅气的小伙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跟着村里的刘老汉学习木匠手艺。
由于德贵勤劳能干、虚心刻苦,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出师了。他做的木工活跟刘老汉是不分上下。这请他做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不忘师傅的恩情,把那些好活都留给师傅做,自己宁愿去远处做工,也不跟师傅抢。
刘老汉对此也深感欣慰,德贵为人实在,做的木工活,不仅结实耐用,而且还给主人家节省木料。
后来,假如有剩余的木料,他还会免费给主人家做个小板凳之类的,很快就在当地是小有名气,母子二人的生活这才稍微好转了一些。但是母亲李氏因过度操劳,身体一向不好,给母亲治病抓药,也花了不少的钱。
因此,尽管德贵长得是英俊帅气,到了婚配的年纪,家里还是拿不出钱来替他说媒,张氏每次看到村里的男子都娶妻生子,就唉声叹气的自责不已。他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就想一走了之。可是孝顺的德贵总是安慰母亲,说,自己现在还不着急娶妻,缘分到了,一定会有好姑娘愿意嫁给我的。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德贵依旧每天早出晚归的外出干活。这一天,天气突然变化,身体本来就不好的母亲突然染上了风寒,一下子卧床不起。
德贵先是给母亲服用了一些草药,还是不见好转。于是他急忙去请郎中,经过诊断,郎中叹了口气说道:唉,你母亲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这次风寒又诱发了一种恶疾,十分罕见。
恕老夫无能为力呀,你还是准备后事吧,郎中说完就准备离开,连诊费都没收。这个时候,德贵赶忙上前,含泪拉住了郎中,说道:大夫啊,求求您了,您行行好,救救我娘吧。无论用多名贵的药材花多少钱,求求您一定要救救我娘啊,说着就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了。
德贵的为人郎中是知道的,他们母子相依为命多年,感情很深。
于是他叹了口气,说道:你母亲的病,或许这刘神医还有办法医治,只是他家在陈家庄离这路途遥远。况且如今他年事已高,我还是好几年前见过他一次,不知道他如今是否还健在呀。德贵一听母亲的病,还有的救,连忙磕头来求郎中,给他指一条明路。
郎中急忙扶起德贵,说道:刘神医专治疑难杂症,但住得太远,你要是真去,就得趁早。这病拖不得呀。随后郎中又找来纸和笔写下了母亲的病情和脉相,便离开了。
郎中走了以后,德贵收拾妥当,走之前提着一篮子鸡蛋给邻居的孙婆婆,对他说,孙婆婆,我要出门给母亲请郎中治病,估计得好几天才能回来。
这几天我不在家,就麻烦你帮我照顾下我的母亲。这一篮子鸡蛋请您收下,日后我定当报答。
那孙婆婆是个寡妇,无儿无女,现在孤身一人生活,这德贵母子都是心善之人,平时也经常照顾他。孙婆婆一听德贵的话,赶忙说道:好孩子啊,你赶紧放心去吧。我在家里一定帮你照顾好你的娘,这鸡蛋我不能收,你带回去给你娘补补身子。德贵对孙婆婆是感激不已,连声道谢就出了门。
当天下午,德贵便出发前往刘神医的家,一路上不敢停歇,一连走了三天才到这刘神医所在的村子。
德贵一进村子就四处打听刘神医的住处,得知刘神医尚在人世,便一路小跑到了刘家。德贵轻扣刘家大门,喊道:请问刘神医在家吗?前来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的老人。
一问此人正是刘神医,德贵说明来意以后,随即拿出了郎中写的病情和脉相。刘神医看他不顾路途遥远,为母寻医的孝心,很爽快地就答应帮他。随后,德贵跟随刘神医进屋,刘神医拿出一包自己配制的草药递给了他,并且告诉他煎药的方法。
德贵拿出银子付药钱,刘神医却摆手说道:我已经很久不帮人看病了。
草药有价,孝心无价,你快拿上药回去救治你的母亲吧。德贵非常感激刘神医,当即跪下来磕头。
刘神医连忙将他扶起,催促他赶快回去好好照顾母亲。
离开刘神医的家。德贵急忙往家的方向赶,一路上也是马不停歇地走了两天。这天,他来到河边的一个码头,正要乘船过河,走不了多远就能到家了。这两天,救母心切,也没顾得上吃东西,于是就在旁边的煎饼摊上买了几个煎饼,准备吃饱了再坐船回家。
就在这时,他的耳边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小哥,行行好,赏我些吃的吧,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德贵转头一看,只见身后站着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乞丐。
德贵从小父亲就因病早逝,看着眼前这个乞丐,跟自己父亲的年纪差不多,顿时生了恻隐之心。
他二话没说,就把手里的饼分给了老乞丐一半,还从身上掏出了几个铜钱递给他,说:老人家,我带的银两不多,等会儿还要乘船,只能给你这些了。老乞丐接过饼和铜钱,连声道谢,随后就缓缓地走开了。
此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德贵赶紧往渡口走去,好多船都已经走了,渡口只剩下了一艘渡船。
只见那船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此时船上的空位不多,船夫还在招揽客人。那船上有两个客人,身穿黑色长袍,头戴斗笠,那斗笠压得很低,根本就看不清二人的容貌。德贵虽然感觉二人有点怪异,但是时间就是生命。
他的母亲还等着草药救命,他也顾不了许多,便朝那艘船走了过去。
就在这时,有人却将他拉住,他停下脚步,回头一看,又是那个老乞丐。他还以为老乞丐还要找他要钱,对他说:老大爷,我身上除了坐船的钱,没有多余的了。
只见那老乞丐对他使了一个眼神,又环顾了一下四周,随后压低声音说道:小哥,你误会了,我是来告诉你,千万别坐那艘船,那是一艘贼船呢。
德贵是惊讶不已,连忙询问老乞丐是如何得知的。老乞丐回答道:我常年在这儿乞讨,渡口的那几位船夫,我都认得。然而,刚才那艘船的船夫,我却从来没见过,那两位带斗笠的黑衣人,我曾见过他们跟船夫在旁边的小树林里窃窃私语,行为举止是非常的可疑。听我一句劝,还是别上那艘船为好。
德贵一听,连连点头作揖,感谢老乞丐的提醒。但是已经有好几个乘客上了贼船,可怎么办呢?他为人心善,本来想去提醒一下,却被老乞丐拉住了,说道:小哥,你我能力有限,不是他们的对手啊。况且我也是猜测这艘船有问题,没有真凭实据呀。
德贵想想也是,只好作罢。此时天色已晚,德贵又没钱住店,无处可去。老乞丐此时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小哥若不嫌弃的话,就跟随老夫一起将就一宿。如何?
德贵本身就是穷苦人家出生,于是就跟着乞丐来到了一座破庙,这个破庙就是乞丐每天歇息的地方,地上还铺的有草席和破衣衫,还有可以取暖的柴火堆。这一晚,二人聊得非常愉快,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德贵便辞别了老乞丐,朝渡口的方向走去。谁知他大老远的就看见渡口的周围围满了人,还有官差和几位衙役在其中,德贵一打听才知道,就在昨晚,一艘渡船被劫持,船上的乘客不仅丢了钱财,还被那贼人丢进了河里。多亏这个人晚上起夜,看到了他们害人的过程,毫不犹豫地跳进河中。他的水性极好,拼了命地游回岸边,才逃过一劫。
大家这才知道,那两个带斗笠的黑衣人和船夫是一伙的,他们就是海盗,他们心狠手辣,不仅夺人钱财,害怕受害人报官,还杀害他们的性命。
德贵听完以后是心有余悸,倘若不是自己好心给了老乞丐钱财和大饼,老乞丐及时提醒自己没上了贼船,恐怕自己现在已经是凶多吉少了。
德贵没敢逗留,急忙乘船抵达对岸,随后加快脚步就往家里赶去。回到家里以后,德贵看见孙婆婆正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母亲,心里非常感激,他赶紧去给母亲煎药。
刘神医果然是名不虚传,德贵他娘喝下汤药以后,当天病情就有所好转,第二天便能下床走动了。
母子二人非常的开心,后来母亲在家又调养了几天,身体终于痊愈了。整个人的精神比之前好很多。母亲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心想自己生病那么久,又花了不少的银子,于是开始替人做针线活贴补家用。德贵看到母亲的身体恢复了,总算是可以安心出去干活的。
这一天,德贵去镇子上干活,准备回家的时候,看见前面熙熙攘攘的围了很多人。他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男人在殴打一个看起来有点痴傻的乞丐,只听那个男人叫骂道,你这个疯子每天都要来偷我的馒头吃,今天终于被我抓住了,看我不打死你。
说完就拿起手里的扫把使劲抽打乞丐。只见那个乞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直用手挡住头部,嘴里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乞丐的身上已经被男人打得多处流血,再这样打下去,非把他打死不可。
德贵本来就是一个心善之人,连忙上前制止。男子怒气冲冲地说道:哼,你少管闲事,你要是好心,就把馒头钱给我,我就饶了他,要不然,你就走远点。德贵一心只想着救人,说道:我给你馒头钱。说完就递给男子两个铜板,随后就把可怜的乞丐带回了自己的家。
回到家,母亲一看,儿子带回来一个乞丐,问明缘由以后也没说什么,于是就给乞丐找了干净的衣服让他换洗。谁知这乞丐洗干净以后,母子二人一看,顿时惊呆了。原来这个乞丐竟然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名叫秀娥,她是逃难出来的,现在孤苦伶仃的,无依无靠。之所以女扮男装装疯卖傻,就是怕被坏人欺负。
母亲看这秀娥可怜,就把他收留下来。秀娥也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能干的姑娘。她非常感激母子二人收留了她,每天是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把家务事全包了,还把那母亲照顾的非常周到。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时间久了,秀娥和德贵就有了爱慕之情。后来二人就成了亲。成亲以后,夫妻恩爱孝敬母亲,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