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自觉发汗。
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毫升水。
?对于一个体重68公斤的成年人来说,相当于流出了4公斤的汗水。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吃辛辣、热烫的食物亦引起发汗。
如果汗腺功能不正常,当人体处在高热状态时,不能发挥分泌汗液的作用,人就会发高烧。还可能造成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受损,可见汗腺调节人体体温的重要性。
出汗方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上下班等公交车时,被闷热的天气热得大汗淋漓;或者遇到难题,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或者在上班途中疾步快走时汗水浸透衣服。
这些出汗方式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我们来听一下专家是怎么说的:“因运动而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汗,因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
?数据显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占到28.2%。
?这说明,现代人还真是缺乏运动,大多数人的出汗方式都是被动出汗。
传统中医也有动汗和静汗之分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除黏膜外,全身都分布着汗腺。出汗方式包括两种:
静汗:在0摄氏度以下,看不到汗珠的汗,平均一天出毫升,多了就是不正常,比如:自汗(气虚)、盗汗(阴虚)等;
动汗:气温超过0摄氏度,人体有意识的出汗,比如运动、热敷等,就是动汗,这样出汗才叫好。
不因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
?夜晚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主动出汗才养生!
被动出汗不养生,主动出汗才养生。
被动出汗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主动出汗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如运动出汗。
1.排出毒素
主动出汗,能加快人体的体液循环和代谢过程,将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保障鼻子、皮肤、肺脏、大肠这一系统畅通,还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肾脏的代谢负担。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血管内径变窄、变硬,单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现象,运动出汗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促进消化
出汗促进消化睡眠。中医强调劳逸有度,过劳会伤元气,过逸会导致气血运行缓慢。不出汗、气血运行慢了会影响消化,导致人吃不香;神经活动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导致人晚上睡眠质量不好。
4.预防感冒
出汗,实际上有助于抵抗结核病菌和其他危险的病原体。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它能进入细菌的细胞膜,对其进行分解。
5.预防骨质疏松
不少人以为,出汗会导致体内钙质随汗液流失。对此,专家指出,只有水溶性的维生素才会随汗液流失,钙虽然溶于水,但溶解度很低,不太会随着汗液排出。相反,出汗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防止骨质疏松。
6.增强记忆力
美国针对2万中学生进行的一项长期教育实验表明,主动运动流汗对学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记忆力、专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7.护肤美容
汗液是最好的天然美容液。正常人皮肤表面汗液与皮脂腺分泌到体表的油脂会形成一层乳化膜,防止了体表水份的丢失,从而使皮肤显得光滑润泽。总不出汗的人,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出汗可以清洁毛孔,达到美容护肤的功效。
8.减肥
当人体运动并达到一定强度时,脂肪便会燃烧转化成热量,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9.增强免疫力
出汗的首要功能,就是充当体温调节器的角色。“冬天受点冷、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的这种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出汗能有效地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抗菌抗病毒的能力。
10.增加魅力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男性流汗的气味,能使女性心情愉快并感到精神放松。
从出汗部位看健康
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无汗,这时一定要小心中风。
额汗出汗仅限于额头,若出汗量少,且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病人身上,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
鼻翼两侧出汗,多是肺虚的表现。
出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
生殖器出汗,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
手脚出汗,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若因精神紧张而导致手足出汗则属正常。
汗液的气味和颜色
如果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多见于肝硬化。
还有汗液飘出香味来,常见于糖尿病人的体征。
如果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
白汗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如果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不过,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还有如果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如何出一身“养生汗”呢?
1.运动前喝些热水
运动前喝些热水,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的状态。
?再运动一会儿,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汗出透了,一通百通。
?但运动后不宜立即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否则身体易得病。
2.巧用生姜促出汗
古人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长期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点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生姜贴肚脐,我们也可以把生姜贴在肚脐的地方,帮助我们出汗。肚脐是我们的身体的各处经络的聚集处,偶尔用生姜贴在肚脐处,能够帮助我们疏通经络,去除身体的湿气,促进排汗。
.用热水泡脚
在40℃左右的水温泡澡或泡脚,有利于身体排汗、缓解疲劳。
4.晒15分钟太阳
夏日晒太阳,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来说,是一种主动出汗的好方式。
?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晒15分钟左右太阳,并做一些简单的舒展运动,能使身体能量逐渐被激活。
总之,除了患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人群外,大多数人都适合主动出汗,不过要依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最适合主动出汗方式。
?主动出汗养生,并不是汗流的越多越好,不要让自己过于疲乏劳累,适度最好。
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要适当补充些温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