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两汉西南夷
TUhjnbcbe - 2024/7/10 1:33:00
中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与中原交往不便,秦汉以前关于该地区的记载极为稀少,只知道那里分布着很多不同的族群,互不统属,独立发展,文明程度很低,始终未曾出现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两汉之前

西南地区与中原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彼时武王伐纣,西南地区的百濮族群曾参与牧野会盟,跟随西岐大军讨伐商纣王。如今云南的布朗族一般被认为是百濮某一分支的后裔。

百濮在楚国西南。战国时期,百濮之地出了一个名叫夜郎的国家,因楚襄王曾派兵征讨夜郎,该国才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夜郎的建国及发展情况,因史料太少,无从知晓。

公元前年,楚国遣大将庄硚(音桥)率领一支队伍征服了云南滇池地区,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便留在当地建立了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地区。

除此之外,另有靡莫、邛(音穷)都等古国分布在西南地区。

战国时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都江堰的缔造者)为了发展蜀地与云南地区的商业贸易,用积薪烧岩的办法,开凿出了一条从四川宜宾到云南昭通的商路。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曾派遣大将常頞(音恶)出使夜郎,并在当地置夜郎、汉阳二县,归蜀郡管辖。但由于秦王朝的主要精力并未放在西南地区,所以该地区的反秦势力还很强大,郡县制无法得到有效推行,需要以羁縻制(以夷制夷)相配合。

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常頞在李冰所修商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延伸至今曲靖一带,因道路宽五尺,故名五尺道。该道路的贯通极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汉武帝两次开拓西南

汉朝建立后,将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该地区民族成分复杂,部落极多,分布极广,多互不统属,其中势力较大的有夜郎、滇国、哀牢等。

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继位,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主动出击,征伐四方,力图实现天下一统。而北匈奴,南百越则是他实现理想的最大阻碍,百越之中,实力最强,威胁最大的是南越国,也就是秦国将领赵佗在今两广一带所建立的割据势力。

南越国简史

公元前年,秦始皇派遣任嚣、赵佗率领大军平定岭南,将该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始皇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个郡予以管辖,三郡皆受南海尉任嚣节制。

公元前年,陈胜吴广起义,继而导致全国性大起义,秦国陷入崩溃边缘,任嚣萌生割据野心。

公元前年,任嚣病重,令赵佗继任其职务,并告诉他可在南海郡依山傍海建国。

公元前年,赵佗平定岭南三郡的叛乱,再次令岭南地区归于一统。

公元前年,赵佗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年,汉文帝刘恒即位,赵佗取消帝号归附汉朝,春秋两季入京觐见,但在内部依旧以天子自居。

公元前年,汉武帝平定闽越叛乱,并派遣唐蒙出使南越,正是这次外交活动,令唐蒙想到了一个灭绝南越国的宏大计划:征服西南地区的夜郎国,然后从牂柯江顺流而下突袭南越国都番禺(今广州),可一战功成。

汉武帝同意了唐蒙的计划,遂令其经略西南夷。唐蒙由巴蜀入滇,出使夜郎,以丰厚赏赐诱使夜郎国同意汉朝在其地设郡县,以夜郎王子为县令,施行羁縻制度。夜郎周边的部落贪慕汉朝的财物,也纷纷归附,最终汉在此地设置了犍为郡。

之后,唐蒙从巴蜀之地征发劳役,在五尺道的基础上修建了自僰(音伯)道(今四川宜宾)至牂柯江(今贵州六盘水一带)的道路,为将来攻打南越做准备。

修路靡费甚巨且多有伤亡,此事引起了巴蜀土著贵族的反对,于是汉武帝命司马相如出使,笼络西南夷。司马相如倒也不辱使命,成功令邛(音穷)都、筰(音坐)都、冉駹(音忙)、斯榆等巴蜀古国相继归附,并于当地设置郡县。

这一时期,汉朝对西南夷的掌控力度依旧很薄弱,各大势力对汉也是时附时叛。

公元前年,汉匈战争全面爆发,汉朝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北方强敌,遂逐步终止了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公元前年,张骞历时十三年终于成功返回了长安,并带回了有关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的相关信息,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与该地区进行官方交往,史称凿空之旅。

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虽然未能实现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外交任务,但却带回来了一个重要消息,那便是从身(音冤)毒(今印度)北上可至大夏(今阿富汗),经大夏能入西域。

经过分析,他断定身毒距离中国西南地区不远,若能开通此路,便可避开古羌与匈奴控制的西北危险区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被匈奴囚禁十年,后又被古羌囚禁一年多),顺利到达西域,从而实现夹击匈奴的目的。

公元前年,汉武帝基于彻底孤立匈奴的目的,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命其亲自主持西南事宜,寻找身毒,开通前往中亚的道路。

张骞为此派出四支探险队,从多个方向出发,寻找通往身毒的道路。遗憾的是,四路使者最终皆因西南夷的阻隔而未能成功。

其中有一路使者已经深入云南地区,到达了滇国,并与滇王会面。滇王对大汉充满好奇,遂询问使者大汉与滇国谁大?搞得使者哭笑不得。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国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从汉使口中得知大汉的广大后,他们震惊不已。这便是成语夜郎自大的由来。

关于此事,在下有些不解。当初唐蒙出使夜郎,按说就已经将大汉的情况告知了,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费解!求高手解惑!

公元前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匈奴大败,霍去病封狼居胥,自此漠南再无匈奴王庭。此战过后,汉匈战争告一段落。

北边暂时消停了,于是汉武帝决定趁此机会彻底解决南越的问题。

公元前年,南越爆发内乱,反汉的丞相吕嘉杀死了亲汉的南越王赵兴,立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

公元前年,汉武帝刘彻正式发动对南越的灭国之战,四路并进。其中西路军执行了当初唐蒙的计策,自巴蜀入夜郎,并征发当地兵卒,顺牂柯江南下,与其他三路大军会师番禺。

公元前年冬,南越国覆亡,共计五位帝王,国祚九十三年。

解决了南越这个心腹大患后,汉武帝令得胜之师转向西进,对西南夷发动全面战争,先后消灭了大量的反汉势力,斩杀数十万。

夜郎国与滇国相继投降内附,汉武帝册封其统治者为王,滇国此后再未出现在史书中,估计是造反被灭了。

随后,汉朝在该西南地区设置牂牁郡、越嶲郡、益州郡、朱提(音输时)郡、汶山郡、武都郡、犍为郡等七郡,各郡辖区中的不同部族皆以其旧俗而治理,不征赋税,地方政府的开支由内地各郡分摊供给。

公元前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等地皆归属益州治下,即整个西南夷地区都属于益州。

同时,迁汉地豪族、百姓进入该地区,以充实因战争损耗的人口。夷汉杂居,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南中大姓的新的西南夷统治集团,此为后话。

征服了西南地区后,汉武帝加强西南地区的道路建设,以求打通去往身毒的道路,原来的五尺道于此时延伸到了滇西的洱海地区,被称作西南夷道。

由于汉军主力无法久驻西南,一旦退去,当地土著势力便卷土重来,拼死抗争,汉朝对该地区的掌控力度始终比较有限。因此,终汉武帝一生都未能开凿出通往身毒的道路。不过,在法理上,西南大部分地区在此时已经被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

汉成帝时期,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朝牂牁郡守陈立所杀,夜郎亡国,国祚大概三百年左右。

东汉时期南中地区的发展情况

王莽篡汉后,天下大乱,西南夷大规模反叛。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重新平定西南,并再次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刘秀去世后,四子刘庄(历史上但凡老四继位的,大概率都是强人,可参考中国历史上的有趣现象——排行老四,铸造辉煌)继位,是为东汉明帝。

公元69年,西南夷中的哀牢国内附,汉朝在其地设置哀牢、博南两县,再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整个云贵地区至此完全纳入中国版图。

哀牢归附后,汉朝在此地修建永昌道,并与西南夷道贯通。至此,汉朝终于打通了从西南地区经缅甸到达身毒的道路。汉武帝追求了一生的梦想终于在此时被自己的后代实现。这条道路后来被称作蜀身毒道,也叫南方丝绸之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益州因为远离战火,所以境内还算安定。刘备入川后,对南中地区也曾加以安抚。

公元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城托孤,幼主继位,权臣当政,黄元叛乱,蜀国政局陷入动荡。益州郡汉族豪强地主雍闓(音凯)趁机策动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叟,西南夷某一族群的泛称;叟王即该族群首领)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人一起造反,叛汉自立,史称南中之乱。

南中:特指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

公元年,诸葛亮贯彻军事镇压和政治攻心相结合的方针,顺利平定南中叛乱。七擒孟获便发生在此时,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充满争议。

战后,叛军首领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为了加强对南中地区的管理,诸葛亮对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了改革,重新设置南中七郡,即牂牁、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管理方式仍旧以羁縻为主,南中大族表面归附蜀汉后,仍旧掌控地方权力,与蜀汉官员和平相处。

为了尽可能降低南中复叛的可能性,诸葛亮在南征结束后,征发各部精壮万余人组建蜀国最强兵种——无当飞军(尤擅山地作战,弓弩毒箭为主要武器),同时令生性谨慎,治军有方的魏国降将王平为该军团第一任统帅。

无当飞军在蜀国中后期的表现极为抢眼,战功无数。

公元年,姜维第七次北伐战败,为了掩护主力撤退,五千无当飞军在统帅张嶷(音疑)的率领下与两倍于己的魏军同归于尽,全军覆没,结局甚为悲壮。

抽调完南中精锐后,诸葛亮将剩下的兵力分配给南中大姓焦、雍、娄、爨(音窜)、孟、量、毛、李等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南中四姓五子的格局逐渐形成。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姓一词泛指地方大族,数量不等,并非特指四个姓氏。

下期预告

两晋时期,南中复叛,四姓五子争斗不止,最终爨氏一家独大。东晋时期,南中进入了爨氏自治的时代,此时的南中大姓已基本全面夷化,融入了西南各族之中。

南北朝时期,爨氏统治逐渐崩溃,至隋唐时期,已经分为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两大族群。后来,乌蛮不断向洱海地区迁徙,征服了当地白蛮,先后成立了六个实力较强的部落,被称为六诏,六诏之一的蒙舍诏后来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

南诏后来几经辗转,又被大理取代,大理之后又被蒙元灭亡,西南地区重归中央政府统治。元朝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在当地设立了土司制度,依旧是以夷制夷的那一套。

明代对土司制度作出了相应调整,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土司问题,中央政府仍旧未能直接统治西南地区。

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彻底废除土司制度,设立流管,正式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体制。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两汉西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