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兰州大学科研人员发现抗HIV药物奈
TUhjnbcbe - 2024/6/8 1:30:00

本文转自:中国甘肃网

银燕

日前,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科研团队在包虫病治疗药物方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发现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药物奈非那韦(nelfinavir)可以高效治疗包虫病,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临床杂志《柳叶刀》(TheLancet)旗下转化医学子刊《eBioMedicine》上。

包虫病是一类流行广泛且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致人死亡。如不及时治疗,最凶险的泡型包虫病十年死亡率超过90%,给我国农牧区造成重大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损失。当前该类疾病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仅有阿苯达唑一种药物被用于临床治疗。但该药物效果有限,且有报道其药物作用依赖宿主的T细胞免疫,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效果减弱。而包虫作为一种蠕虫,本身可诱导宿主的免疫抑制,且与HIV等免疫抑制病原等存在广泛的共感染,导致当前药物治疗低效且方案复杂。针对这些难题,该研究经过批量药物筛选,创新性地证明了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一线治疗药物奈非那韦可在免疫正常和免疫缺陷宿主上均可有效地渗透进入包虫包囊,杀死虫体以治疗包虫病。同时,该研究在蠕虫全基因组上发现了奈非那韦在蠕虫上的药物靶标为Ddi1样蛋白,并证明了该基因在蠕虫上的功能和奈非那韦的药物作用机理。该研究为包虫病(尤其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型治疗方法,为单一药物去治疗包虫/蠕虫-HIV共感染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1
查看完整版本: 兰州大学科研人员发现抗HIV药物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