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教育援青带领高校走上发展高速路青海
TUhjnbcbe - 2023/12/28 12:10:00

今年是教育援青十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教育援青十周年主题,宣传报道教育援青工作十年来援受双方在加大教育项目投入、智力援助帮扶、援派干部教师、教育内涵建设、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异地办班等方面的倾力帮扶和支持举措,立体展示教育援青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成功经验和青海教育的发展进步,全面展现教育对口支援机制的制度优势和日益扩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报今起开设《教育援青十周年》专栏,推出教育援青十周年工作成就系列报道,为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对口援青工作,努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对口援青工作新局面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教育援青十余载,真帮实干助发展。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到援青省市,从中央企业到内地高校,各援助方千里跨越,搭建起教育援青的桥梁,倾力帮扶青海教育发展。各大知名高校无数优秀学者、专家教授一心一意扑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上,带领我省高校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高速路”,浇灌出对口支援的累累硕果。

探索创新帮扶机制不断完善

“要帮助青海办一流大学,要办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多年来,援青高校、东部地区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重要*治任务的同时,发自内心真帮实干,形成帮扶新格局,各项工作全面升级加力,谱写了一曲东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日历翻回到年6月13日,这一天,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13对东西部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两所相隔千山万水的高校从此牵手同行,也由此翻开了教育对口援青的新篇章。

“20年来,清华大学全力支援青海大学发展,积极提议、协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相继加入支援行列,至今,形成了六所高校共同支援青海大学的工作格局。青海大学已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西部普通高校,发展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深切感受到,对口支援工作为青海高等教育注入了巨大活力,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青海大学*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李丽荣由衷地说。

在教育部、有关省市和内地重点高校的支持下,我省认真学习推广清华大学等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成功经验,先后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4所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3所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的新模式,实现了我省本科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的全覆盖。年,在上海市、江苏省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江苏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对口帮扶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的新机制,年国家开放大学与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我省教育支援帮扶合作交流工作呈现出多级互动、广泛参与、扩围提质、升级加力的新局面。

为不断完善帮扶机制,清华大学积极协调各支援高校共同支持青海大学,每五年制定对口支援规划,每年签订年度工作协议,每年在青海大学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北京师范大学连续3年,每年向青海师范大学捐赠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专项支持对口支援工作,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帮扶工作责任共同体,总结经验、沟通需求、增进协助、共享共赢,实施精准帮扶;天津市与青海民族大学构建多层次结对共进体系,天津外国语大学传授“外语+特色专业”发展经验,天津师范大学手把手推动师范专业认证,天津体育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在专业领域毫无保留传经送宝,对口支援格局进一步拓展。

优质资源助力高端人才培养

“对口支援就是要借彼之长补己之短。青海师范大学现在最缺的就是专业人才。”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正式进入青海师范大学任职,挂职担任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上任后,结合青海师范大学办学实际,多方协调,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全力支持与省委组织部的牵引下,精心挑选了8位北京师范大学知名专家教授,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学科建设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所研究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8位高层次专家集体援青,机会难得、人才难得,为青海师范大学带来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对培养人才起到显著作用。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对口援建的重点之一。清华大学积极为青海大学提供平台,培养与选派结合,助力培养高端人才,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年硕士毕业的武传鹏来到青海大学工作,三年后,凭借自身努力和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平台,考上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专业,毕业后继续回到青海大学工作。“我希望将我在清华大学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助力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再上新台阶,真正发挥出对口支援平台作用。”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武传鹏说。

仅年至年,清华大学录取青海大学43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清华大学每年选派20多位教师,包括多位院士和国家级教学名师赴青海大学开展学术讲座和授课。为青海大学每年实时直播20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年,录取38名青海大学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直推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支持青海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慕课在线教育。每年邀请青海大学30名同学来到清华开展为期2周的英语实践活动。

来青援助的教授专家越来越多,他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为我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倾尽全力。天津大学魏建国教授挂职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期满后,考虑到他负责的专业正在成长期,青海民族大学也希望他能续任。魏建国得到家人支持理解后,毅然留下:“感谢学校信任,青海是我第二故乡,这里缺氧但不缺精神,我尽我所能为西部地区教育办点实事是应该的。”后来,魏建国推动设立青藏高原首个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专业、全省唯一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和网络安全实验室,填补了我省该领域的空白。

多措并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学科是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引擎,要针对青海特色和青海高校实际完成学科配置,根据市场需要强化高校功能,让学科建设步入“快车道”,这是所有援青高校的共识。

作为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第四任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在青海的日子已经跨过了8个年头。在王光谦的带领下,清华大学各学科的领*人物一批又一批地来到青海,打造三江源生态、高原医学、高原农牧业、盐湖化工和新能源等优势学科,使得青海大学朝着“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目标稳步迈进。

“青海有独一无二的太阳能资源,有优越的条件建设实验平台,我们应抓住这些优势、特色,设置特色学科。助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清华大学电机系长江学者、青海大学副校长梅生伟说。年,梅生伟来到青海大学,指导、支持青海大学建设了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创建新能源学科、搭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能源互联网。

同时,清华大学搭建科研、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平台,助力青海大学科研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研究院,助推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医院建设“医院包虫病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三兄弟项目”,在青海大学科技园设立清华启迪科技园青海分园等。

“要根据青海高校的实际情况,实施精准帮扶。‘一刀切’的工作方式绝对不行。”同清华大学一样,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针对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实际,扎实、细致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英典上任后,第一时间与学院全体教师、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一起对学院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学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方向等。王英典指导、帮助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立足青海实际,抓住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优势,调整学院学科设置,在本科原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教育方向的基础上,策划新设生物科学方向;取消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使生物技术专业在资源药物方向和功能食品方向上形成专业办学新特色;积极筹建生态学本科专业。为3至5年后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高原生物学博士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及团队打下坚实基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刘彤彤教授来到青海民族大学后,推动成立“青藏高原极地建筑研究中心”,促进青藏高原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并留下“无论我明天走到哪里,我的心依然会驻留在青海这片美丽的地方”的深情眷恋;天津大学王晓静副教授推进产教研融合,修订培养方案,抓课程建设,操盘博士点申报,忙得不亦乐乎。同时,天津大学选派院士到青海民族大学建成首个王静康院士站,推动盐湖化工学科升级。引进天津大学“有机光电应用项目”团队,助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多年来,援青高校的专家教授用真心真爱诠释着“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的帮扶情缘。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在全新的历史节点上,东西部高校蓄势待发,将继续共建合作,让青海高校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与活力,使我省高校教育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援青带领高校走上发展高速路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