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慢阻肺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高“三高”著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实习生郭之睿上海报道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有近1亿患者。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9%~10%。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4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3.7%,以此估算我国患病人数接近1亿。慢阻肺作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中重点防治的疾病,其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如何改变当前现状?医院院长李为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不难发现,比起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危害性认识,很多患者对慢阻肺是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慢阻肺仅仅会带来咳嗽、呼吸困难等轻微症状,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大影响,这是制约慢阻肺被纳入公共卫生的关键因素。
“慢阻肺疾病防控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协同,但是目前这一体系的构建环节存在诸多缺失。只有通过*府、医院、疾控中心、社区服务部门等多方推动,才能有望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推动慢阻肺、呼吸系统慢病管理以及整个慢性疾病实现精准防控。”李为民说道。
慢阻肺为何防治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又称慢阻肺)是以一种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可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随着病情逐渐发展可有喘息和胸闷,严重者可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此外,慢阻肺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高“三高”著称,如此也导致无数患者被这一病魔长期折磨。
面对这一疾病现状,对于中国慢阻肺患者而言,无论是药物治疗的持续费用支出,还是急性加重导致反复住院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都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这也导致慢阻肺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使得慢阻肺的防控工作陷入困境。此前,《柳叶刀》上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指出,目前我国慢阻肺防控工作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首先,患病人数达1亿,疾病负担异常沉重。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
其次,社会认知过于“陌生”和“冷漠”。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而慢阻肺疾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作为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常见的重大慢病,这两个数字足以说明社会认知对慢阻肺的忽视。
再者,存在诊断不规范,错失早期干预时机的问题。流调数据显示,超过90%的慢阻肺患者为轻症,但肺功能已出现受损,是药物干预治疗的关键时期。但很遗憾,我国仅有10%左右的患者被正确诊断,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重度甚至极重度慢阻肺,疾病危害、诊疗难度、经济负担都大大增加。
此外,我国慢性呼吸病患者接受吸入药物治疗的情况远低于理想状态。医院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存在吸入药物配备不足的情况,基层医生对规范吸入治疗的认知也较低。
“慢阻肺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慢性发病,大部分患者会长期出现咳嗽、气喘、咳痰等症状;二是起病隐蔽,慢阻肺早期患者肺功能损失,但患者大多没有任何症状。这也导致在患病早期,绝大多数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李为民强调,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肺功能的损失也会加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的疾病负担。所以,慢阻肺要提倡早诊、早治,并将其纳入基本公卫项目进行管理。
慢阻肺亟待被纳入基本公卫项目
但遗憾的是,慢阻肺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尚未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称基本公卫项目)。于是,在不少公开场合,专家学者纷纷建议,慢阻肺作为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重大慢性疾病,将其纳入基本公卫项目进行管理,有望从基层彻底扭转我国慢阻肺的诊治现状,从而真正实现慢阻肺防诊治水平的提升。
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慢阻肺具体的防治难点,还在于基层管理。“因为慢阻肺的管理重心基本上在基层,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也在较贫困的基层。这意味着对基层医务人员针对慢阻肺早期诊治、病情发展判断,是否转诊和随访、健康教育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邵蓉教授说。
“如果能够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把慢阻肺纳入进去,就有可能让患者在社区接受首诊与长期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在需要的时候和上级医疗机构、二三级医疗机构,形成双向转诊、疑难疾病指导以及出院以后的社区管理。这样就可以大大推动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结果的改善。”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不仅如此,基层对基本公卫项目是有考核的,需要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团队会有相应的慢病管理病例,一年通常会有4次规律性随访以及一系列规定动作,对慢性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卫项目于年启动,经费由国家财*支付,人均基本公卫服务经费补贴由年的不低于15元增加至年的79元,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签约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的免费、自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纳入基本公卫的项目里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针对所有人群,比如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第二类针对特殊人群,比如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第三类针对疾病,比如慢病管理、特殊疾病如肺结核的健康管理。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卫,就可以让慢阻肺患者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规范管理,减少该病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负担。
如何构建规范化的慢阻肺防治体系?
《健康中国行动(-年)》就提出“研究将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今,我国已在各地开展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在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呼吁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卫项目进行管理,实现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推动慢阻肺防治水平的提升。
在构建规范化的慢阻肺防诊治体系方面,医院提供了较好的样本。通过建立以医院牵头的专病医联体,医院、医院的网络。其中,医院医院进行分级培训,包括肺功能检测的培训、吸入药物的规范性应用培训,指南的培训。
同时,社区在慢病的管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四川省疾控中心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并且布置相应的任务到各个不同的社区来进行全程的管理。“我们也是在刚刚起步阶段,也需要得到全国的支持,借鉴好的经验,来进一步推动‘健康四川’的建设与发展。”李为民认为。
不止于四川,其他地区也在通过试点项目来推动基层的发展。宁夏银川市依托家呼吸专科医联体,围绕肺功能仪的操作规范与指控、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等知识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的培训,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科申报,借助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优势建立呼吸疾病数字化管理创新中心,引进多种智能化可穿戴设备,更好地实现慢阻肺患者远程管理。
此外,甘肃白银市由*府主导,通过*策布局,建立呼吸疾病专项培训体系,实现全市90%以上医疗机构通过PCCM科规建评审认证,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筛查全覆盖,由*府出资为9家社区卫生院做为试点单位完成了物联网康复系统APP终端联机,构建医防融合的慢阻肺防、诊、治、康、管“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控管理机制。
“现在全国已经经过评估的具备了慢阻肺防控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约家,这些机构中也诞生了一批具有以慢阻肺呼吸慢病防控能力为主的社区呼吸专家。根据发达国家呼吸病防治经验来看,他们在社区和全科诊所都能完成肺功能的检查、完成慢阻肺的诊断、完成慢阻肺在基层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基层慢阻肺防治能力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得以进一步完善相关体系的构建。”迟春花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