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为孩子检查眼睛。本报记者张多钧陆广涛殷之皓刘程锦摄
“去玉树州气候会不会不适应?要不要自己带一箱方便面?老人照顾不上、孩子陪伴不了,这些问题该如何克服?”
踏上玉树这片陌生的地方,郭勇的脑海中浮现了一系列的问号。
郭勇看来,玉树藏族自治州是偏远落后的地方,可能会在一个小山沟。而真正来到玉树,走出巴塘机场,看到蓝天绿草和现代化的城市,郭勇不禁感慨:“玉树原来是这么美丽的城市啊!”
有着27年*龄的郭勇是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年8月,按照北京市委组织部安排,郭勇克服家庭困难,毅然决然来到玉树州挂职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医院院长。成为玉树地震后,北京市派出的第四批援青医疗队队长。
“我之前的几任院长,为玉树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我的任务就是让这支医疗队更加稳固。”郭勇告诉记者,北京援助玉树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年,医院就响应中央号召,搬迁到青海省,一部分去了玉树医院,一部医院,在解决高原群众就医不便的同时,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医疗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年8月,玉树医院医院。“升级”自然有北京医疗队一份功劳,可郭勇不想止步于此。
“说实话,玉树医院医院,但它真正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医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我的工作就是要强三级。”
来到玉树医院后,医院管理体制入手,医院现代化管理,实施*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对医院重大事项决定严格实行“三重一大”制度,建立药事、耗材、医学装备、运营委员会,大力实施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绩效考核。
改革效果显而易见,郭勇担任玉树医院院长两年来,医疗收入连续超过一亿元,辐射青藏川,职工满意度全省排名第二,住院患者满意度全省排名第三。
医院的经营管理体制,为今后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医院最主要的能力还是体现在医疗水平上。
郭勇有一个目标,就是在援建玉树医院期间努力实现三个“清零”目标:先心病儿童患者“清零”、包虫病患者“清零”、临床岗位非职业医师“清零”。
尤其是先心病儿童患者“清零”,郭勇动用社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玉树州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义诊普查救治活动,对全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展免费筛查救治活动,根据现场筛查将符合条件的患儿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去年符合且已做手术19人,今年筛查人次,目前已筛查出86人,将进一步确定符合手术人数。”
作为红星骨伤第四代传人,郭勇在玉树州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填补当地医学空白。其中一名肘关节脱位儿童因复位不当造成关节挛缩,伸肘受限,郭勇采用针刀结合康复成功实现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
此外,郭勇创新开展“1+1+5”家庭医生式服务,要求每一名援青医生加上当地乡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共同负责当地五户贫困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每月与基层医生通电话,每季度到帮扶点面对面对他们进行健康指导,从而使得当地贫困户家庭可以达到“小病不出门,大病不慌张”的医疗状态,农牧民得到北京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玉树医院依托北京帮扶,硬件和软件实现了跨越发展,医院文化。
“我们依托牧民常说的‘扎西德勒’,医院文化。通过说‘扎西德勒’这句当地耳熟能详的问候语,进一步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距离,医院与牧区老百姓的距离。”郭勇说。
以一首歌、一曲舞、一本书、一部MV、一场研讨会医院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医生的医德医风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啊,恩人就是亲人;啊,北京人就是家乡人……”这是郭勇作词创作的歌曲《永远的亲人》中的一段,这首歌也成了第四批援青团队之歌,并邀请藏族歌手在北京电视台现场演唱。
对于郭勇来说,这是一次援青之行,也是一次深受教育的过程。以前在北京只是一名专科医生,到了玉树之后,郭勇的生活更加丰富了,写书、写歌、下乡调研、刊发学术报告……感觉每一天都很忙碌,每一天都无比充实。想到还有一年时间援青工作就要到期,郭勇有点不舍。
“来的时候不想来,走的时候不愿走。我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作者:张多钧陆广涛刘程锦殷之皓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