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通过生食肝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而感染。感染肝吸虫可导致肝胆癌,对我国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同学们了解到,在-期间,医院四名患者诊断出肝吸虫病,均为祁阳人。学生通过老师联系了4个肝吸虫病人,从其中一个患病年轻人了解到当地存在生吃鱼肉的情况,同学们获取了当地村支书的联系方式,从村支书那里知道那边吃鱼生,鱼鲊,并且当地有较为严重的肝吸虫病流行。当同学们获悉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三口塘镇坝塘村近期出现肝吸虫病例后,迅速组成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湘拥祁治”,他们于7月14日-17日前往该地区开展肝吸虫病感染情况公益调研。
深入农户,感悟乡村健康之重
天刚刚亮,队员们出发来到了祁阳市三口塘镇的防疫站,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在与当地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和医生交流之后队员们发现,当地的居民喜欢吃鱼生(我们常说的生鱼片)。吃鱼生是当地的一种饮食习惯,甚至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款待客人的方式,这也为肝虫病感染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直接食用生鱼有很大的风险,而且如果不及时清洗切过生鱼的砧板和刀具,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也有感染的风险。
在与镇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们交流过后,团队成员来到了坝塘村。村支书带着队员们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走访,并对有吃生鱼历史的村民进行了粪检盒的发放,部分村民们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还有热心的村民更是帮助队员们找到可能具有感染史的人。在此过程,让实践队员们感受深刻。
“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很多当地村民都认为自己可能感染了肝吸虫,但对于免费粪检的态度并不太积极,而是询问我们是否有免费药物供应,抱着一种没有症状没检查肝吸虫感染就不用花钱吃药的态度。”团队成员感叹道,这或许是受访者群体最真实的心态。
“有一户人家有一个上初一的留守儿童,她跟她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以前得过肝吸虫病,且治疗过,我们准备帮她复查看是否治愈,但是她担心再次查出拒绝了,就觉得挺无奈的吧,然后让我们帮她孙子检测。感觉挺难受的,想到虽然条件不好但是还是想保证孩子健康让我心中一酸。”团队成员刘同学感慨:“自己能做的太少,也深刻感受到了乡村健康的任务之重。”
做好宣传,村民心中播下健康种子
团队利用村委会的便捷信息化设备进行肝吸虫病防治科普宣传,重点是向村民们展示了肝吸虫病的定义、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队员们还通过图片和视频,向村民们展示了肝吸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过程,以及肝吸虫病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同时,还向村民们发放了肝吸虫病防治手册和宣传单,并组织了问答环节,增加了宣传的趣味性和效果,宣传册也是队员们用了五天时间设计制作的。
宣传活动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反馈,很多村民表示他们对肝吸虫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警惕,也学会了如何预防和治疗肝吸虫病。“在分发粪便采集盒和宣传册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跟在我们后面,一直好奇地看着我们,他问我们为什么要收集粪便,我们就向他解释了肝吸虫病的危害和检测的方法。他听了之后,很认真地点点头,说他要告诉他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参与检测。他还说他想学习我们的知识,长大了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我在他眼里看到了闪烁的光芒。”团队成员李同学说到。
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