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今天我们要发放瑟谷村蔬菜基地第一个月务工补助,请大家按小组坐好。”6月13日,阿坝州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蔬菜基地中,瑟谷村驻村工作队正忙碌着为村民发放务工补助,队员师春立招呼着村民按小组坐在各自位置上。
说到师春立,在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没有一个人不认识他,他是同事和热布卡乡亲们口中的“师哥”。年7月,得知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选派扶贫干部的消息后,他立即主动申请前往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当时单位正在计划让他前往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学习,但是师春立毅然放弃进修深造的机会,选择了奔赴脱贫一线。有人说他“太傻了”,但他笑着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深知脱贫奔康是广大农村群众共同的期望,特别是一些贫困落后偏远地区,迫切需要他们这些年轻人,为他们带去先进的知识、先进的思想。经过单位层层选拔,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如愿奔赴壤塘县成为了一名脱贫攻坚中的“先行者”。
“我通过网络了解到壤塘包虫病、大骨节等地方病比较严重,我想把我八年学的疾病预防知识带到基层,为脱贫攻坚事业尽一份力量。”师春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北方长大的师春立,从祖国的北方到大西南再到高原地区,要克服的不仅是饮食习惯、高原缺氧的折磨,语言不通、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等困难像是一座座大山等待着他跨越。但北方汉子坚毅性格鼓舞着他走下去,为了融入群众中,他学会了“打盘脚”、吃手抓肉、吃糌粑。但语言沟通的障碍始终阻隔着他与群众建立深厚的友谊,于是他从自己的专业入手,和同事们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连海拔米的牧场他们都往返了无数次。
走村入户时他们发现,村民们在不断的实现物质脱贫,但精神层面却依然止步不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缺难以在短时间转变,家居乱堆乱放、卫生习惯差……导致整村包虫病比较高发,严重阻碍全村奔康的步伐。柔生是瑟谷村已脱贫户,得益于“居家环境改善”项目家里换上了现代化家具。但因为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走进他家时那脏乱的环境和家中长期没有通风留下的味道至今让师春立记忆深刻。“以前在牧场放牛,家对于我们来说只是遮风挡雨的临时场所。”柔生对记者说到。
为从根源上解决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师春立和工作组决定多管齐下,对外邀请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研所专家到瑟谷村开展包虫病防控宣讲和免费筛查;对内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结合县内举办的居家环境改善与“四好村”创建双推进,“五美文明家庭”、“五美文明村寨”创建活动等活动在村内掀起了讲文明、爱卫生的争创氛围。
那段培育群众养成卫生习惯的日子里,师春立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像是一个永不疲倦的“宣传机”,见门就进、见人就宣传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号召贫困群众从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做起,摈弃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陋风习俗,树立起以脏为耻,以乱为羞,以懒为恶的理念意识,引导贫困户做到庭院整洁有序、家居摆放规整、晾晒整齐合理。
“房子干净了,每天早上,我都要把家里打扫一遍,心里才舒服”柔生说到。在师春立与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瑟谷村家家户户家庭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家具家电摆放整整齐齐,就连生火用的柴火和牛粪都规整的有模有样。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入户,绿树鲜花掩映特色民居,盏盏太阳能路灯点缀其间……瑟谷村户户居住环境整洁美观,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壤塘县尕多乡瑟谷村,随处可见干净的院落,以及摆放有序的农具。“看着一户户窗明几净的家庭,一切都值得。”这座坐落在则曲河岸静谧又美丽的村庄记录着师春立与同事们为脱贫攻坚奋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