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肉鸽易感染的寄生虫类疾病鸽疟疾的防治
TUhjnbcbe - 2023/8/14 20:19:00

鸽疟疾是由疟疾原虫科的禽血变原虫中的鸽血变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和衰弱为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斑鸠、火鸡、水禽、猫头鹰等也可感染发病。

病原

本病病原鸽血变原虫。终末宿主为鸽等禽类,中间宿主是鸽虱、蝇和蠓等昆虫。以无性及有性二种方式进行繁殖。孢子生殖(即有性繁殖)于中间宿主体内进行。在蠓体内孢子生殖须经6~7天完成,在虱蝇体内须经7~14天完成。在鸽肺泡中隔的血管内皮细胞内有大小不同的裂殖体和裂殖子。这些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并发育成配子体。

当适宜的媒介在一次吸血时,将上述红细胞吸人,虫体就能进一步发育。血变原虫感染的特征是:裂殖生殖发生在内脏器官的内皮细胞里,配子体发育于循环的红细胞,在被寄生的细胞里出现色素颗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南方,尤其5~9月份是蚊蝇、蠓生长旺盛期,吸血活动频繁,会促使本病的传播,此时可能会出现流行高峰。

临床症状轻度感染的鸽,特别是成年鸽,病情不严重,仅表现出精神不振,缩头少食,数日后恢复,或变为慢性带虫鸽,此时可出现贫血。衰弱,跛行,飞行无力,易继发其他疾病而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严重的病例,尤其是童鸽和体弱的育成鸽,感染后呈急性病程,表现为厌食,贫血,呼吸加快或张口呼吸。部分病鹤体温偏低(40.3-40.7T),数日内死亡。剖检时可见大多敷病例

血凝不良,心肌出血,肌胃肿大,还可能见到肺水肿,肝、脾、肾肿胀和硬化等变化。在野火鸡有人观察到了大裂殖体引起的肌肉病变,在骨骼肌内含有大量的与肌纤维平行的梭形包囊。

诊断

预防本病应抓住消灭鸽虱蝇及其他传染性昆虫,加强卫生管理这个关键。鸽群发病后应及早淘汰病鸽。治疗病鸽可用磷酸伯氨喹啉片(磷酸普奈马),每日每只1/4片,首次剂量加倍,连用7天。此外还可用青蒿全株粉(青蒿粉)能有效地防治鸽血变原虫病。用法是:把青蒿全株粉按5%的浓度混人保健砂中,长期服用。常服无*无副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肉鸽易感染的寄生虫类疾病鸽疟疾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