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茶薪菇怎样出菇管理,病虫如何防治
TUhjnbcbe - 2023/8/2 19:59:00

(1)调控温度、湿度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应将棚(房)温度控制在15~25℃,不能低于8℃或高于30℃,在18~24℃范围内生长最好,子实体生长缓慢,但菇体粗壮,质量好,口感好;如温度偏高,会造成子实体生长发育快,生长期短,子实体盖小、肉薄、菌柄细长、品质较差。

(2)注意通风换气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代谢作用强,排出二氧化碳多,故需要较大通气量。在一定浓度能促进菌柄伸长,而抑制菌盖生长。因此可依据市场需求,适当控制二氧化碳,培养菌柄粗长而菌盖偏厚小的茶树菇。

(3)调节光照茶树菇有向光性,原基形成、菇蕾分化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一定散射光。原基形成和菌蕾分化的适宜光照强度为~勒克斯,子实体生长适宜的光照强度为~勒克斯,若光线不足,则菌蕾分化不正常,瘦弱细长,子实体生长缓慢,颜色浅,菌盖小而薄,太强也不行,易造成菌盖干裂茶树菇采收3潮菇后,出菇面的菌丝常退化或自溶,形成3~5厘米厚的发黑的隔离层,这时可采取调头出菇的方法,将另一头掉过来选行催蕾。

(4)采收当子实体已充分长大、菌盖颜色逐渐变淡,但菌膜未敬裂,菌盖小而肥厚,菌柄粗长、肥嫩为采收最佳时期。采收前一天应停止喷水,使菇体表面适当干燥,无积水,采收时一手握子实体基部,一手按住菌袋,轻轻旋转后整丛拔下,不要使菇体挤压和破损,病虫防治。

(5)菇期病害①斑点病染病子实体菌盖出现水渍状斑点,呈褐色,但不腐烂原因是湿度过高,菌盖上凝结水珠,造成某些病菌侵染;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菇棚采用蘑菇杀病灵药物预防的效果很好;清理病菇,加强通风,注意用水时不要对子实体直喷;发病后喷洒1~2遍药物即可。

②根腐病染病部位集中在子实体基部,起初只是在基部萌发出白色绒状菌丝,后该菌丝覆盖料面并包围菌柄,使之密不透气,子实体生长缓慢,最后使之腐烂,并伴有臭味;该菌丝一般不伸于袋口以外生长,属真菌性污染;原因是预防不到位,病原菌侵染菌袋出菇面,加之通风不良、温度偏高,导致发病。防治措施:采掉染病菇体,并刮除料面0.5厘米厚,使之露出基料,涂抹消霉王溶液,快速杀灭病原菌,然后密闭菇棚,喷洒百病傻溶液,使菌袋休养生机,待下潮菇发生。

(6)杂菌污染主要是发菌期间的木霉、曲霉以及链孢霉等杂菌防治措施:菌袋进棚前,严格处理菇棚;发菌期间采取药物预防;发现杂菌立即进行药物杀灭,不使蔓延,(6)生理性病害①原基枯萎排除病原菌危害外,主要是环境条件不适宜,尤其北方地区如高温、空气干燥等,极易造成原基逐渐枯萎。防治措施:一是温度高时或大风天气,不要急于催蕾;二是催蕾过程中菇棚温度不能低于8℃,气温不能高于30℃。

②菌蕾很密原因是菌袋没有达到生理成熟,催蕾过早,防治措施:一是催蕾应在菌袋生理成熟后进行,二是早熟品种发菌期间若遇低温天气,应尽量保温,三是发菌后期尽量不移动菌袋以免振动刺激出菇。

③畸形菇原因是当菌丝生理成熟后,出菇温度适宜,转色或开太院,菌蕾在袋内得不到适宜光线、氧气和生长空间,便形成形菇。防治措施:菌丝发育成熟后,适时割袋、增加菇房通气和光照、保持85%~90%的空气湿度。

④侧生菇原因是培养料装得不结实。在袋膜与培养基之间形成隙,割袋后氧气和光线进入空隙,促使侧生菇发生,防治措施,装袋时一定装密实,使料与袋膜紧贴。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薪菇怎样出菇管理,病虫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