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研究保持室内湿度,有助减少新冠感染冬 [复制链接]

1#

新研究发现保持室内适度的湿度,有助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冬天有暖气的地区,应该注意室内湿度的保持,避免过度干燥。

昨天本土新增超过了2.6万人,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济南,北京等多地的疫情仍然在上升趋势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除了好好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勤通风等常规的病毒预防措施以外,一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新研究表明,在室内空间保持适当的相对湿度,也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保持健康。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新闻稿中,减少新冠肺炎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最佳室内相对湿度为40%~60%,在这个相对湿度范围内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更高。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水分量,与空气在饱和形成冷凝之前在给定温度下可以保持的总水分相比。

该研究发表在《皇家学会界面杂志》上。研究人员从年1月至年8月检查了个国家的新冠肺炎数据和气象测量结果。

当室外温度非常低,我们会将室内温度保持在更高的水平,以增加人体的舒适度。可以预见,即使室外相对湿度很高,室内的相对湿度也会降低。在寒冷的天气下,室外饱和蒸汽压力很低,因此绝对含水量小,如果这种寒冷干燥的空气被加热到舒适的温度,即使绝对含水量保持不变,饱和蒸汽压力也会上升,也会进一步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

在流感等常见疾病中,关于湿度或温度在病毒爆发中的作用的相互矛盾的发现仍然存在。某些人类冠状病毒的地方性疾病,通常在冬季引起普通感冒;然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更严重的冠状病毒不一定与季节性有关。而观察到流感病毒导致的周期性流行病多数都发生在全球温带,那里的夏季往往更温暖、更潮湿,冬季往往更凉爽、更干燥。

曾经有多项研究试图发现新冠肺炎爆发与环境条件的变化联系,包括了温度、湿度,紫外线灯等多个变量的相关研究,但总体而言,这样的研究结论差异往往巨大,有些报告了新冠病毒传播与户外天气变量间的明确联系,而另一项则证明两者间没有关联性。该研究为了获得可分析和具有耐用性的数据,将研究的重点从室外改为了室内,而采用了更先进的方法学,并纳入了非气象因素的影响。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根据增加的暖气数据和室内相对湿度下降的相关数据,评估了室内相对湿度对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地区报告的新冠病例和死亡人数增加时,该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在40%到60%的范围之外。

这里报告的结果确实揭示了COVID-19和室内相对湿度之间的系统性关联。关于潜在的机制,相对湿度和呼吸道病毒疾病之间的任何因果关系预计将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涉及丰富的生物物理和流体物理过程以及由环境因素调节的生理作用。

从生理角度来看,干燥条件会损害鼻腔和气管上皮,降低粘液纤毛清除率并改变粘蛋白的产生,所有这些都可以改变气道粘膜功能。干燥的条件还可能损害组织修复,并增加病毒性疾病的负担和死亡率。从生物物理的角度来看,我们预计病毒的生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报告病毒的持久性取决于相对湿度或温度的非线性或U形曲线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中间RH在某些情况下导致观察到更高的衰变,包括冠状病毒。除了病毒稳定性外,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的大小、蒸发和传播也会影响病毒的传播性,之前的研究表明,在低或高RH水平下病毒传播加剧。其他人假设,低相对湿度通过增加干燥气溶胶的比例来促进空气传播,而高相对湿度将通过确保呼吸道排放的长期水合来促进接触传播。

因此,研究者认为,这种相对居于中间水平(40%到60%)的相对湿度水平,可能会对防护新冠病毒感染产生保护作用。而广泛地使用这样的相对湿度范围,能够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这相比于其他疫情防控措施的高成本而言,这可能是一种值得参考的更具有经济性的防护措施。

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正处于采暖期,天气干燥寒冷,室内的暖气或其他取暖设施又会让室内的相对湿度进一步下降,因此,在现在的疫情形势下,在注意保暖的同时,居家时注意保持好室内的空气湿度,也是很重要的减少病毒感染的重要方面,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