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果洛草原民生画卷最动人 [复制链接]

1#

初秋的果洛草原牧草碧绿,百花竞相绽放,牧家儿女沐浴*恩,徜徉在幸福生活的海洋里。

幸福生活源自何处,源于果洛藏族自治州坚定不移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走在草原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一幢幢藏式移民新居和牧民新生活,都能听到赞美*的好*策的歌声,牧民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已经成为了果洛的“过去式”。

果洛州地处我省青南牧区,生存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加之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核心区域,生态地位显著。因此,全州重点工作只能是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尤其是民生改善是果洛州发展永恒的主题。

民生之计,一头连着*府,一头连着百姓。如何做大“民生蛋糕”,让牧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惠民*策的“红利”?那就是发展优势产业,补齐民生短板,让所有牧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有更多的获得感。

今年,果洛州优化财*支出结构,保证各项惠民*策和资金的落实,果洛州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统筹财力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确保民生*策落地生根。截至6月底,全州民生支出已达万元,占全州总支出的76%,以“小财*”办好“大民生”。

村民新居。

引入山泉水,村民喝上了干净清澈的泉水。

昔日,村民居住在山腰处的老房子。

果洛藏族自治州灯塔乡格日则村地处玛可河林区,金沙江畔,与四川壤塘县隔江而望,全村户牧民群众。在*的一系列惠民*策支持下,这个偏远村落,许多贫困村民住上了新居,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铺了硬化路,通了光伏电,52户群众成为生态管护员,依托旅游扶持了6户藏家乐,村民每年还可以通过种树、采挖虫草贝母增加收入,这个丛林深处的小村子过上了新生活。本报记者张多钧摄

优势产业下足“功夫”

果洛州的优势产业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畜牧业,果洛州牧民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依赖是什么,毫无疑问也是畜牧业。畜牧业是果洛州的支柱产业、母体产业,也是果洛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畜牧业,就要打破人、草、畜之间矛盾,走生态、生产、生活“三赢”的路子,生态畜牧业就是这条路最好的选择。

借全力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东风,年果洛州开始生态畜牧业试点示范,全州个纯牧业村全部成立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10年砥砺奋进,10年探索发展。直到今天,果洛州18个生态农牧业合作组织被认定为实施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单元合作社,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甘德县岗龙乡岗龙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草地牛羊百分之百入社……

生态畜牧业让牧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成绩有目共睹。就在去年,全州围绕以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奶牛养殖、种畜繁育等“六大产业工程”为目标,强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全年实现合作社分红45个,盈余分红达.4万元,涉及户人,户均分红元,人均分红元。其中,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下大武乡年扎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日县窝赛乡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等,盈余分红平均达到万元以上,人均分红元以上。

成绩的背后,是千方百计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从去年开始,果洛州尝试由*府主导,企业与合作社联动对接,引导和支持州内公司、果洛金草原、久治县青南牧厂、雪域珍宝、格桑花和玛尔洛等肉制品、奶制品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运行模式,以“订单生产、合同养殖”等形式收购鲜奶、牛羊肉、牛羊毛等畜产品和中藏药材原料,促使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户形成利益共同体,牢固联结双方利益。

依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民群众告别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日子,将自家牛羊草山以股份形式加入合作社,年底合作社按股分红,逐渐形成了畜牧业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劳动力从畜牧业解放出来的新局面,牧民群众依托生态畜牧业增加了收入,进入城镇过上了高品质的生活。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果洛州牧草肥沃,草原上除了遍地的牛羊,还有“软*金”冬虫夏草,牧民群众一年的收入应该不菲。但要进一步提升牧民高品质生活水平,依然要加强补齐一些民生“短板”。

的确,过去牧民群众一年的收入不菲,但是收入的绝大部分用在看病、治病。果洛州地处高寒牧区,生存环境严酷,以包虫病为主的重大地方性疾病和以肺心病为主的慢性疾病多发、高发地区,牧民群众一年的收入几乎用医疗支出。

补齐民生“短板”,关键是要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去年,果洛州将城乡居民医保标准由元提高到元,*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8%,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慢性病服务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了80%多,健全医疗联合体,乡镇一级远程会诊实现全覆盖,牧民在乡镇,就可以有州上、省上、省外的专家免费看病。

针对困扰牧民群众的包虫病,果洛州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筛查包虫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治疗。去年,对符合手术治疗的名包虫病患者进行救治,对名符合药物治疗标准的患者给予免费药物治疗,并对包虫病患者实施“四免六减”*策,以民*、红十字的救助和*府兜底,减轻患病牧民的负担,基本实现了农牧民群众包虫病手术治疗“零负担”。

此外,果洛州还依托健康扶贫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所有高原多发高发的疾病基本囊括在健康扶贫的领域,这些惠民*策地实施极大地减轻了牧民群众的家庭负担。

到今年6月底,果洛州医疗卫生支出已达1.64亿元,重点支持公共医疗卫生提标扩面、医疗救助、职工健康体检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保障医疗卫生水平,“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正在成为现实。通过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抓好教育这个“根本”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未来。

对于果洛牧区而言,教育尤为重要,教育可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生活品质,一户牧民家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那就意味着这一户牧民摆脱了贫困。

果洛州委、州*府深知教育带来的力量,为此,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强化教育硬件设施,培养教育人才,从一组数据就能分析出果洛州对教育的重视:“过去5年,果洛州投资18亿元实施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工程,这个数字是上个5年投资总额的3倍。”

仅去年一年,果洛州就投入3.08亿元,继续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按照这个目标,果洛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力求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去年,全州学前教育实现乡镇全覆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66.02%,高于省定目标;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其中玛多、玛沁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上线率达94.78%,创历史新高;州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就业更趋合理有效,上海·果洛职教联盟合作,探索建立了两地职业教育共同育人的新模式。

此外,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策,加大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彻底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目标。

一件件事关教育的喜事惠及到草原深处的每一户牧民家中,草原上一个个学子就是果洛一个个冉冉升起的希望。

作者:张多钧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