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早期图片 https://m.39.net/pf/a_6858103.html本文由作者回首说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病马》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岁暮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去成都路途中作。清朱鹤龄从此诗起联下句“天寒关塞深”,判断此诗为杜甫“在秦州作”,此后并未见有人提出异议。但是朱却忽略了颔联对句“岁晚病伤心”中的“岁晚”。
杜甫于这年十月离开秦州去成都,十月虽天候已寒,但不是年秒。杜甫是十二月到达成都的,句中的“关塞”,当然不是指的成都,很可能是指的剑门关,因剑门关距成都只两百公里多,而且过了绵州就进入平原,路好走了,去成都费不了多少时日,杜甫过剑门关时已是岁晚的十二月,是完全可能的。这是一首咏物诗,却包含着浓厚的抒情成份。
诗的起句,点明这匹病马曾供主人乘坐多年,杜甫是马的主人,对它已有了感情。下句指出马生病的时令和地点,是数九寒天万山重叠的关塞之间。一个“深”字写出关塞所在的山势绵密。山路崎岖更加天气寒冷,也是这匹马的致病之由。杜甫天性仁慈,看到随自己跋山涉水多年,共过患难的坐骑病了,不免内心难过,以致在这两句诗中就流露出伤感的情绪。
第三句“尘中老尽力”承起句“乘尔亦已久”。“尘中”写出自己的境遇,原是仆仆风尘饱经离乱的人,因而坐骑也随着自己长年在尘土中生活,既吃不到好的草料,也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调养,这也是它的致病之由。这二字不是随意安排的,不能忽视。
“老尽力”三字化用刘向在《说苑》中的一则故事:田子方外出,见田野中一匹老马,问他的马夫,这马是怎样的马。马夫回答说,这马本是公家养的,现在疲老不能出力,才放在田野里。田子方说:“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之所不为也。”于是叫人备款把这匹老马买了。
杜甫在此处用这个典故很贴切,当年的老马和此时的病马都曾“老尽力”,所不同的,那匹老马因力疲而见弃于官府,幸、好遇见田子方,才得到一个好的结局;而这匹病马一生病便得到主人的怜惜,主人能体察它是因“老尽力”而致病的。马如有知,自当感到比那匹老马幸运。
对句“岁晚病伤心”,“岁晚”承次句“天寒”。此句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马。当岁暮天寒之际,不论它是载人载物,在崇山峻岭的狭径中行走已够艰苦了,何况又生起病来,力气已尽,不能再为主人服役,必然感到伤心。另一方面是杜甫的自白。
所谓“岁晚”,既是实指时届年除,也是他本身感到年迈。这年杜甫四十八岁,接近暮年,由于长年四处奔波,挣扎在饥饿线上,拖得一身的慢性病,自己知道留日无多了。值此天寒岁暮,驰驱在荒凉的关塞险路,更感前途茫茫,不知何处是归宿之所。眼见坐骑病了,不免万感交集,心为之伤。所以此句既咏马,而更多的是杜甫自己内心的刻划。
颈联两句,“毛骨”指马的形体。隋代无名氏《相马经》:云:“毛束皮,皮束筋,筋束肉,肉束骨。五者皆备,天下之马也。”这匹病马的毛骨既“岂殊众”,可见并非骏马而是一般的马。对句的“驯良”谓此马的性格。《淮南子》:“马先驯而后求良。”此马驯良“犹至今”,足见它虽是一匹凡马,但性格一直温驯,善体主人之意,劳而无怨,历久不改节操,因而才引起杜甫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
这是为它的病而感到伤心的思想基础。这一联是杜甫对自己心爱的坐骑实事求是的评价,也指高贵品质常见于平凡之辈,对权贵作了委婉的讥刺。尾联上句,承颈联而来,正如前人所分析:毛骨不殊,足见事物之微;驯良常在,意义就不肤浅。
此句是指马能恋人,所以杜甫能从平凡中看出它的可贵之处。也从这一句而提起下句“感动一沉吟”:沉吟就是低吟,杜甫是看到马病而引起许多思想活动,在感伤之余,于是禁不住低吟起来。用低吟而不朗吟,可以想见他此时的心情是忧伤的。
此句点出他写作这首诗的原委,也为以上七句绾结,浑然无间。全诗脉络分明,感情真切。而语言精炼,对仗工整,用事恰当,具见功力。杜甫是诗人气质,感情充沛。兼之一生的际遇所决定,所以常以他人所忽略的事物作为吟咏时象,以寄托怀抱。
类似这首《病马》的诗篇,如《病柏》、《病橘》、《枯棕》,《棕柟》、《孤雁》等,无不以悲天悯人之怀,发哀矜惨恒之语,成为千古绝唱。杜甫之所以伟大,这也是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回首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