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肝囊肿的CT平扫 [复制链接]

1#
⒈肝囊肿:通常被认为胆管发育异常所致。临床上常见。囊肿的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囊壁很薄,囊内充满澄清液体。临床无症状,但巨大囊肿可致上腹胀痛,偶有囊肿破裂、出血。虽然临床无症状,但可以通过一些影像学的检查发现影像学表现超声是肝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通常可明确诊断,有困难者,可行CT或MRI检查。超声: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均匀无回声区;周边囊壁菲薄、光滑呈高回声,可有侧壁回声失落;囊肿后方回声增强。CT:平扫,显示为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境界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水样低密度灶,CT值为0~20HU。增强扫描,低密度灶无强化,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境界更加清楚;囊壁菲薄,也无强化,一般不容易显示肝囊肿a:二维超声检查,肝右叶囊肿显示为类圆形无回声区(cy);b、c:CT检查,平扫(b)显示肝左叶囊肿呈境界清楚的类圆形水样低密度区;增强检查(c)病变无强化;d.MRIT2W1,肝右叶囊肿呈类圆形明显高信号灶MRI:囊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星明显高信号。由于囊肿内含水量比海绵状血管瘤更高,致其T1值和T2值更长;增强检查,囊肿无强化。诊断与鉴别诊断:绝大多数肝囊肿具有上述典型超声、CT及MRI表现,易于诊断。极少数肝囊肿内有纤细分隔或出血、感染而致其影像表现不典型,此时行增强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肝囊肿需与囊性转移瘤、肝脓肿、囊型肝棘球蚴病等相鉴别,要点见相关疾病鉴别诊断。⒉肝棘球蚴病亦称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流行于牧区、棘球蚴有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之分:前者多见,引起囊型肝棘球蚴病,亦称囊型肝包虫病:后者引起泡型肝棘球蚴病即泡型肝包虫病。以下仅介绍较常见的囊型肝棘球蚴病影像学表现: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肝区钙化,但不具特征性。超声对显示囊性病变敏感,通常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可清晰显示本病囊肿大小、数目及囊内结构,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超声:①直接征象:肝实质内见单发或多发的囊状液性无回声区,大囊中有小囊为其特征,内囊破裂萎缩漂浮在大囊内,形成“水上百合征”;囊壁发生钙化呈强回声并后伴声影;②间接征象:巨大囊肿可造成周围血管胆管受压移位。CT:①直接征象:平扫,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肿块,典型表现为母囊内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子囊;囊壁常有环状钙化;内、外囊分离出现所谓“双边征”、“水蛇征”为本病的可靠征象;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囊壁强化;②间接征象:囊肿巨大时CTA可见其周围血管受压移位肝囊型棘球蚴病a:CT平扫,显示母囊内有延其周边部排列的多发子囊,呈轮辐状表现;b:另一患者,CT平扫,由于内囊破裂,显示内囊壁漂浮于囊液中,呈“水蛇征”表现MRI:①直接征象:肝内囊肿结构表现与CT相似,囊内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内富含蛋白质和细胞碎屑则表现信号不均增强扫描,与CT表现相同;②间接征象:与CT表现相同。诊断与鉴别诊断超声、CT.、MRI显示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大囊内有小囊和囊晚分离征象为本病特征性表现。需鉴别的疾病有:①肝囊肿,与无子囊的囊型棘球蚴囊肿表现相似,但后者常有钙化;②肝脓肿,与肝囊型棘球蚴病表现相似,但肝囊型棘球蚴病的囊肿壁薄,周围无水肿带,而不同于肝脓肿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文章学到知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