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与危害
小麦*花叶病是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病害,主要分布在北部冬小麦区的胶东沿海区,*淮冬小麦区,长江中、下游冬小麦区和西南冬小麦区的四川盆地等,包括四川、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8个省(Chen,;Chen等,;阮义理等,)。
四川省主要分布在雅安市的天全和汉源县、甘孜的泸定县(陶家凤等,;王鸣岐等,)。
陕西省主要分布在关中渭河流域的周至、长安和岐山等县(区)(张秦风等,;张秦风等,;安德荣等,;张秦风等,)。
河南省主要分布在信阳市的固始、潢川、息县、淮滨、商城、光山和信阳等县(市),南阳市的邓州市平顶山市鲁山县,驻马店、南阳和许昌等市下辖的部分县(市)零星发生。
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荣成、文登、*县、招远、福山、蓬莱、栖霞、莱西、莱阳、海阳和牟平等县(区、市);临沂市的临沂、郯城、苍山、临沭、日照、莒南、蒙阴、沂水、沂南、沂源等县(市);潍坊市的昌邑、平度、高密等县(市);青岛市的崂山、即墨、胶州和胶南县(市);济宁市及下辖的微山县。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杭州市浮安县,台州市的温岭,安吉,新昌,天台等县(市),绍兴市的嵊州市,金华市的兰溪市,衢州市江山县林美琛等,,;吴素琴等,;林美琛等,)。
江苏省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北沿江及里下河的部分县(区、市)(张月季等,;林美琛等,;侯庆树等,)。
安徽省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天长市和来安县(侯庆树等,;朱训永等,)。
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和*冈市(侯明生等,)。阮义理等()报道,上海市也有小麦*花叶病发生。
随着种植制度的改变,特别是冬小麦种植区的变化,小麦*花叶病分布区域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河南老病区信阳和南阳仍然比较严重,驻马店市几乎所有县(市)均有发生,成为新的重病区,商丘成为新病区。江苏省扬州市、大丰、泰州、常州、六合、淮安等县(市)发生严重,其中,大丰、宝应县、兴华市发现中国小麦花叶病*(Chinawheatmosaicvirus,CWMV)单独或与WYMV复合侵染,复合侵染区在江苏呈扩大的趋势。山东省发现滕州和泰安两个新病区,其他老病区病害仍然严重。安徽省主要分布在滁州、来安天长等地。湖北省新发现襄樊、丹江口、随州等3个新病区,武汉和*冈病害仍然存在。陕西主要分布在武功和周至两个县。四川内江市威远镇发现病害(孙炳剑等,b)。年,我们在贵州省也检测到病害的发生。
感染小麦*花叶病的小麦,成熟期穗短小,秕子多,部分小穗死亡,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一般病田小麦减产10%~30%,重病田减产可高达50%~70%,甚至绝收。河南省潢川县年小麦*花叶病大发生,发病面积达hm2,其中m2绝收;-年我国累计发病面积达m2(陈炯等,;年江苏省南京六合区有13个乡镇小麦发病,累计发病面积达m2,病株率20%~40%,减产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90%以上,基本绝收(朱训永等,)。陕西省户县一块m2的麦田,由于该病侵害,只收获12。5kg小麦(安德荣等,)。山东胶东半岛的小麦花叶病是由WYMV和CWMV混合侵染引起,为害更为严重,感病品种常常整片死亡(叶荣等,)
二、症状
温度是小麦*花叶病发展及症状表现的主要决定因素。4~13℃是小麦显症的最佳温度,当日均温大于20℃,症状逐渐消失。在我国不同地区因气温不同显症时间存在差异,江苏南部和浙江等地2月中旬到3月上旬显症(林美琛等,),华中地区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显症(周广和等,),山东胶东地区显症期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罗瑞梧等,)。受害小麦嫩叶上呈现褪绿条纹或*花叶症状,后期在老叶上出现坏死斑,叶片呈淡*绿色到亮*色,严重时心叶扭曲,植株矮化,分蘖减少,甚至造成小麦死亡,从远处看病田出现*绿相间的斑块。
小麦*花叶病*侵染小麦,叶片细胞中会形成复合膜状体、板状集结体、风轮体和圆柱状体。新鲜病叶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风轮体和膜状体,病*状粒体散布在细胞质中,或与膜状体及风轮体结合病叶中风轮体成群出现,同一组内风轮体常平行排列,而相邻群间常垂直排列。膜状体几乎充满整个细胞,内质网呈辐射状与膜状体相连。在发病初期的心叶叶肉细胞质的液泡附近可见到病*束,而分散的病*则多见于发病中后期坏死的细胞中。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连丝中均未见病*(阮义理等,)。WYMV与CWMV复合侵染时,病*会导致细胞器病变,内质网膨大,核糖体剧增,叶绿体和线粒体破坏,两种病*在细胞中以束状存在,但是彼此独立分布(陈剑平,)。也有实验证明,在同一个细胞中CWMV粒体束分布在外围,紧紧包围WYMV(杨建平,)
三、防治技术
1.抗病品种筛选
由于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病*一旦传入无病田就很难彻底根除,尽管轮作、改种非禾谷多黏菌寄主作物、休耕、推迟播期、增施有机肥、春季返青期增施氮肥、土壤处理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但是禾谷多黏菌的厚壁休眠孢子堆可以抵御外界干旱、水淹、极端温度等不良环境,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持续传*,化学药剂难以杀死或抑制禾谷多黏菌。因此,抗病品种是唯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我国本地抗源和国外抗病小麦品种的鉴定和筛选,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抗病种质资源。国内已经鉴定出部分抗WYMV的小麦品种。
适合在江苏种植的抗病品种有仪宁小麦、宁麦7号、宁麦9号(胡荣利和鞠国刚,),扬辐麦(刘伟华等,)、镇麦、镇麦、镇麦8号、镇麦5号、镇麦6号、镇等品种(系)(陈爱大等,),西风、RF2(岳绪国等,)。
适合在安徽种植的抗病品种有、、西风和(侯庆树等,);
适合在湖北种植的品种有英麦2号、扬麦1号、百农(侯明生等,;方春安等,);
适合在山东种植的抗病品种有石家庄小红麦、矮红白、毛蜘包、卫东8号和泰山4号(罗瑞梧和王崇良,);
适合在陕西种植的有、西育7号、西育8号、(3)、秦麦1号、小偃6号、73(7)1-3、75(99)、石家庄小红麦、博爱73-22、沙选(张秦风等,);
适合在河南种植的有新麦、豫麦70-36、泛麦5号、阜麦、山东、豫麦70、高优、豫麦、郑麦、陕麦、濮优、兰考矮早8号、新原、花培2号、温优1号、豫麦18、郑麦、豫麦47、豫农、偃展、豫麦36、百农、豫麦49-、矮抗58、西农、太空6号、周麦12、新麦19和新麦18等。
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比较大的品种表现为感病(孙炳剑等,a)。除江苏省和河南省鉴定的部分抗病品种还在生产上使用外,其他品种都已经不再使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小麦品种抗小麦*花叶病的鉴定对品种的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及病害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家忠等()通过田间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日本矮、繁1、SC88及Knox(美国)等个抗小麦花叶病种质资源;阮义理等(也鉴定出红铁钉、美玉类型的浙江本地抗源材料;刘琴等()鉴定出Centaur、Francia、Pascal、Gimme、Villanova、Dice、Dorice、Golia、ArgelatoIrenic、Shango、Victory等34个国外小麦品种抗WYMV;Yang等()筛选到47个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抗WYMV的小麦品种,但是在WYMV和CWMV复合侵染地区所有品种均感病。
近年来,我们选择江苏省扬州、河南省驻马店及山东省烟台、荣成小麦病*病重病区进行了小麦主栽品种和资源品种抗病性重复鉴定与筛选,发现在不同病区,小麦品种对小麦*花叶病的抗性差异很大。
江苏扬州病田为WYMV单独侵染。在供试的个品种中表现抗病的品种有个,占供试品种的16.52%,主要抗病品种包括豫麦41、西农、农大、郑州17、-扬、07-(NX)-71、花培、临优、邯麦13、邯00-、LYT、LYT、LYT、LYT、百农、高优、花培2号、淮麦20、连麦2号、濮优、山东、陕麦、新原、郑麦、临优长武、泛麦5号、衡观、山东、山农、陕农78、石H06-、潍麦8号、西农、西农88、西农、小偃、烟、烟、烟农24、优麦、碧玛4号、洛夫林10号小偃6号、virgilio(维尔)、尤皮1号、尤皮2号、郑州15、郑州24、昌乐5号、石家庄54、青春1号、蒲临5号、卫东8号(晋麦10号)、代、有芒白2号、有芒白4号、石品83、邢选7号、济南14、京双16、丰抗2号、丰抗4号、丰抗5号、临汾、鲁麦2号、京、冀麦36(石86-)、北京、Rieti75、安徽3号、华中6号、-中农2号、石家庄34、卫东4号、徐州14、许跃6号、华麦7号、晋麦21、科春5号、宁丰小麦(大丰)、-衡观、信阳12、徐州15、石家庄72、泗麦2号、郑6辐、郑州6号、鲁麦17(莱农)、59-镇麦1号(镇)、偃大24、偃大25、偃大26、豫麦10号(豫西)、豫麦7号(偃师9号)、皖麦18、、内乡19、万年2号、-兰天23、冀麦24、小偃96、郑引4号(St)、小偃5号、-福农、陕22。小偃16、小偃54、陕优25、两农、北京6号、太原、金光麦、苏麦1号(苏)、香农3号(青)、陕62(9)10-4、陕-1、CA、襄麦36、B、邯麦11、临优、临育、辐麦2号、汶农14、中麦。
河南省西平市试验田为WYMV单独侵染。在供试的个品种中表现抗病的品种有个,占供试品种的25.30%。主要抗病品种包括白芒麦()、毕麦6号(黔)、内麦14、矮73、绵麦、郑州17、科春5号、郑州6号、豫麦10号(豫西)、XK-D6、旱抗8、绵麦45、豫麦18、农大45、碧玉麦、甘麦7号、烟农19、LYT、良星99、中麦、LYT、鲁农、烟、10CA23、LYT、濮优、泛麦5号、烟农24、洛夫林10号、有芒白4号、京、CA、邯、洲元、LELT、NELT、西农88、烟农21、系、长武、尤皮2号、-兰天小偃5号、香农3号(青)、陕62(9)10-4、中麦、鲁麦21、陕麦、LELT、NELT、农大、青春1号、蚰子麦、有芒红8号、宁春47、京双16、小偃、西农、邯00-LYT、淮麦18、兰考矮早8-1、双丰收、丰麦2号(苏)、泗麦6号、内麦11、BL、08CAC、石H-38。1Y、花培2号、淮麦20、连麦2号、山东,山农、陕农78、西农、西农、烟、优麦、碧玛4号、Virgilio(维尔)、尤皮1号、郑州15、郑州24蒲临5号、代、有芒白2号、丰抗2号、丰抗5号、鲁麦2号、冀麦36(石86-)、中农号、石家庄34、许跃6号、华麦7号、衡观9、信阳12、徐州15、石家庄72、泗麦2号、郑辐、偃大24、偃大25、偃大26、豫麦7号(偃师9号)、郑引4号(St/)、陕、小偃、陕号、棉麦3、绵麦以、宁麦13、守麦9号、同舟麦温优1号,、西农30、新麦1、新麦3、专优、西农2、太原、邯麦11、西农2、辐麦2号、阜麦、洪育2号、淮麦17、农15、偃展、0豫麦36、豫麦47、豫麦70-36、镇麦5号、郑麦、襄麦55、济麦21、兰考矮早8、陕农、-商洛76(57)22-0-8-7-9、郑育麦、蚂蚱麦、北京8号、阿勃、HeineHede洛夫林13、济南5号、济南2号、济南4号、陕农17、长旱58、济南8号、德选1号(鲁)、卫东号(晋麦7号)、北京14、科冬81、-观、京旺9号、选7、湘麦10号、宁麦9号、宁麦8号、CA、临优、临优、绵-98、临Y、中麦、LELT、LELT41LELT、NELT。
分析河南、江苏两地小麦对小麦*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59个,约占供试品种的8.63%。
主要抗病品种如下:花培2号、淮麦20、连麦2号、濮优、山东、泛麦号、山农、陕农78、西农、小偃、烟、烟、烟农24、优麦、碧玛4号、洛夫林10号、virgilio(维尔)、尤皮1号、郑州15、郑州24、青春1号、蒲临5号、代、有芒白2号、有芒白4号、京双16、丰抗2号、丰抗5号、鲁麦2号、京、冀麦36(石86-)、-中农2石家庄34、许跃6号、华麦7号、科春5号、衡观9、信阳12、徐州15、石家庄72、泗麦郑6辐、郑州6号、偃大24、偃大25、偃大26、豫麦10号(豫西)、豫麦7号(偃师9号)、郑引4号(St/)、陕、小偃、陕优、农2、太原、CA、邯麦11、临优、辐麦2号。
而河南、山东、江苏三地对小麦*花叶病均表现抗病的品种为8个,有长武、西农88、尤皮2号、-兰天23、小偃5号、香农3号(青)、陕62(9)10-4、中麦,约占供试品种的1.17%。说明各地WYMV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国内严重缺乏广谱抗病的冬小麦品种。
烟台试验田为WYMV和CWMV复合侵染,但是以WYMV为主,大多数小麦品种在烟台病田表现为感病,可能有部分原因是CWMV复合侵染所导致。在个供试品种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只有21包括西农88、烟农21、中梁11、西安实心麦、系、高优、临优、长武、尤皮2号、64兰天23、小偃5号、香农3号(青)、陕62(9)10-4、临育、汶农14、中麦、鲁麦21、陕麦、系、LELT、NELT,占供试品种的3.07%。
荣成试验田为WYMV和CWMV复合侵染,但是以CWMV为主,在供试的个品种中,表现抗病的品种只有4个,即北京6号、烟农21、-观、北京5号,占筛选品种的0.58%,表明荣成CWMV表现为强致病力,对CWMV抗性的品种资源很少。我们从江苏扬州病区试验田随机选取了56个抗、感病品种分析其抗病机制,利用Western-blotting及组织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病*在不同组织内的分布及浓度,结果发现小麦品种的抗病机制存在多样性。
2.抗病新种质创制
国内在抗WYMV转基因小麦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苏里下河农科所合作利用WYMV复制酶基因和外壳蛋白基因进行基因转化,已经获得了一批具有抗病*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
刘永伟等()采用基因枪共转化法转化小麦品种扬麦12和扬麦16,获得WYMV复制酶的阳性转基因植株42株。吴宏亚等()利用基因枪法用WYMVNi8基因转化扬麦,筛选出4个高抗WYMV的小麦株系和1个剔除bar基因(除草剂抗性标记基因)的可以稳定遗传的高抗病株系,并以转基因材料为亲本之一,通过常规杂交、回交获得1个兼抗WYMV和白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系BR;庞俊兰(,)利用基因枪技术,分别将wYMV-Ni8导入小麦晶种扬麦,获得了若干抗性小麦株系;随后,董槿等()也利用基因枪技术将WYMV外壳蛋白基因导入小麦96G25,获得了含有CP基因的抗WYMV小麦转基因株系。
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植医堂,国内领先开创的“人工智能+医院”在线平台,提供一站式的农作物健康在线诊疗服务。
更多资讯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