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转战陕北之后,*中央决定在陕北的小河村,召开中央*事会议。
很快,贺龙就接到了这个消息。当时,贺龙因为患上了严重的胆囊炎,需要长期接受医生治疗。但是,一听到要召开中央*事会议,贺龙马上表示,自己一定要去,他迫切地要见到毛主席这些老同志。
临走之前,贺龙又想起一件事情,他嘱咐自己的警卫员,把前几天送来的水果糖给毛主席带上。那个年代,生产力不发达,一块水果糖可是很稀罕的东西,贺龙老早就惦记着要拿给毛主席尝尝了。
贺龙
老友相聚
对于贺龙来说,毛主席仅仅是自己的上级,更是多年来出生入死,共担风雨的知己。一想到能和毛主席见面,贺龙就满心欢喜,甚至觉得身上的病情都减轻了不少。
或许心情好还真的对恢复病情有利,等到了小河村附近的时候,贺龙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感受不到疼痛了,于是,他决定亲自骑着马进入小河村,给毛主席一个惊喜。
没多久,一阵马蹄声在小河村外响了起来。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视一眼,便猜到,这肯定是他们的老朋友贺龙来了,于是,众人纷纷出门前去迎接。果不其然,他们看见贺龙骑着一匹白马,十分潇洒地奔了过来。
看到毛主席在屋门口迎接自己,贺龙爽朗地大笑起来,跳下马问候说:“李德胜同志,你们好啊!”
李德胜是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化名,听见贺龙这声问候,众人都笑了起来,毛主席告诉贺龙,在这些领导干部里,他可是头一个到的。
贺龙一听,更加高兴了,因为会议还没有开始,众人就地找了一张桌子,开始聊起天,对他们来说,这是少有的安逸时光。
毛主席和贺老总都操着一口湖南腔,你一言我一语,桌上的气氛十分热烈,他们几个人聚在一起,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
自从年抗战结束之后,国民*狼子野心,不断地使出阴谋诡计,想要蚕食我*的根据地,那可真是一段苦日子。幸好,如今大家熬过来了,眼看就要苦尽甘来了。
原本,作为一个出色的*事指挥家,在解放战争里,贺龙该发挥更大作用的。
只可惜,他的身体条件不允许,早年间战争受到的创伤,还有各种各样的大病小病堆在他的身上,让他不堪重负。而他偏偏又是个工作狂,重伤也不下火线,久而久之,把身体拖垮了,只能暂时退居二线搞生产。
谈起这件事情,毛主席颇为惋惜,英雄惜英雄。
毛主席跟贺老总从30年代认识,一路打拼到现在。如今,眼看贺龙因为身体条件不能上前线带兵,毛主席心里不是滋味。
贺龙却非常豁达,这段日子,他一直在后方搞生产,给陕北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的粮食*火,虽说不能够上阵杀敌,但是只要能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贺龙就打心眼里高兴。
要说这后方的工作,其实一点儿也不比前线轻松,大家都觉得贺龙身体不好,平时要多休息,可是一想到前线还缺物资,贺龙睡也睡不香,吃也吃不好,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做生产动员,恨不得把一天24小时都用在工作上。
他之所以得了胆囊炎,就是因为平时不注重休息,一日三餐不规律,累出来的。
谈笑风生
不过,虽然大病未愈,贺龙心里却是一片光明,他真恨不得每天都能和这些老朋友们多说说话,只是工作繁忙,让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因为陕北的条件不好,所以这样一群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聚在一块说话,也只能待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下面,坐的是乡下用的木板凳。
毛主席戏称这个小小的窝棚是陕北的“大会堂”,贺龙听到这个称呼哈哈大笑,他这时候想起来,自己还给大家带了些礼物,就是那包跟着他千里迢迢跑过来的水果糖。
贺龙拿着糖,笑着说:“毛主席离开延安,整日和敌人周旋,生活一定很艰苦。把这包糖带上,送给主席!”
除了这包水果糖之外,贺龙还从根据地带来了不少小米、腊肉,浩浩荡荡运了几车。
因为当时大家都明白,陕北条件不好,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段时间,连顿肉都没有吃过,基本上全靠挖野菜改善生活。
现在,难得靠着这样一次中央会议,大家能聚在一起,稍微吃一顿像样的饭。
那天的晚饭被毛主席戏称为“百家饭”,因为陕北这边确实是什么也拿不出来,能上桌的还是只有野菜,最后端给大家的几盘肉,全是贺龙还有陈赓从后方根据地带过来的。
陈赓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漏风漏雨的“大会堂”里,有了一次短暂的相聚。
这样的时光对每个人来说都弥足珍贵,因为,开完中央会议之后,他们又得各奔东西。前往各自的战场,执行各自的任务,而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革命的胜利。
初次见面
贺龙和毛主席之间的故事,不止这小小的一包水果糖。
从年第一次见面开始,他们一直都是互相扶持的好战友,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之下,贺龙一直都坚定地追随着毛主席,在真正的见面之前,毛主席已经无数次听说过贺龙的大名。
他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甚至成名比毛主席更早。早年间,全国*阀混战的时候,贺龙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即便是国民*那边也要敬他三分。
但非常难得的是,面对国民*的荣华富贵,贺龙并没有动摇,而是加入了共产*,贺龙在关键时刻的加入,对于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贺龙的这些事迹,毛主席早都熟记于心,他早就想要和贺龙见一面。
然而,当时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领导红*,虽然偶尔能够通过书信电报得知对方的消息,却始终不能真正的见面。
他们初次见面,已经是长征结束,几支部队在陕北会师的时候。人们更为熟知的,是毛主席所带领的中央红*的艰难长征,事实上,贺龙所带领的红二六*团也经历了一场长征。
在得知中央红*到达陕北之后,贺龙就立刻敲定了方案,要带着红二六*团前往陕北与中央红*会合,而走到半路,他们要先与张国焘带领的红四*团会合。
张国焘
当时,红*内部面临着重重矛盾,张国焘在红*中资历够老,却偏偏不顾大局,坚决要带领红四*团南下,导致红*在草地分兵。
结果,在四川一带,由于张国焘的盲目指挥,导致红四*团损兵折将,险些全*覆没,大好的形势毁于一旦,在中央的要求之下,张国焘这才不情不愿的带领着红色*团再次折返。
半路上,红四*团和红二六*团两支部队相遇,张国焘依然贼心不死,想要拉拢贺龙,重新商议北上的计划。
但贺龙心里早就有了底,对于张国焘一意孤行的行为,他早就非常不满。
贺龙心中具有充分的大局观,他知道此时此刻,应该听从中央的调动,如果任凭张国焘这样的人继续大权独揽,红*的损失将会继续扩大。
所以,在两支*团会合之后召开的会议上,贺龙坚定地对张国焘表示:自己将拥护毛主席的意见。
在贺龙的坚持之下,张国焘终于偃旗息鼓,跟随红二六*团一起到达了陕北,完成了三支队伍的胜利会师。
贺龙和毛主席也在这一刻见到了面,毛主席对贺龙大为赞赏。
之前,毛主席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