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老骥伏枥志 [复制链接]

1#

老骥伏枥志不减心系群众献余热

——记科右中旗老科协理事滕武

“斤干饲料加斤水,再加上1斤青贮乐就能制作出斤饲料,含水量相当于71.4%,生物发酵剂在厌氧的情况下繁殖的快,装袋时必须逐层压实、封严、避光,4—7天就可以喂食了。”在兴安盟王金钢梅花鹿养殖合作社的饲料车间,滕武和老科协工作人员带来了生物发酵剂,手把手地指导合作社员工制作饲料,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两个巨大的圆垛包裹好了,不久这些粗粝干硬的秸秆就会变成细碎柔润的条缕状,成为梅花鹿的“营养餐”。

滕武下乡指导生物发酵技术。

看着眼前制作好的饲料,滕武露出满意的神情,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精神抖擞的退休老干部已经75岁了。

从风华正茂到老骥伏枥,从背井离乡到扎根异乡,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滕武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兽医事业,献给了科右中旗广大农牧民群众。

艰苦奋斗平凡岗位显风采

年,那年滕武刚从哲里木盟农牧学校毕业,和当时很多毕业生一样,滕武服从学校分配,来到科右中旗西尔根公社(现巴彦呼舒镇西日嘎嘎查)兽医站工作。

初到西尔根公社,那时兽医站没有畜牧业方面的技术人员,更没有建章立制。而科右中旗又是牧业旗,牧民群众众多,畜牧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凭着一股子干劲,滕武在岗位上发挥才干,亲自组建兽医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手把手带教徒弟,动手盖房子、修院落,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分片包干的工作方法,让兽医站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更好地为农牧民群众服务。

经过一番改造,西尔根公社兽医站面貌焕然一新,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普及动物防疫科学知识、治疗牲畜疫病等服务,前来咨询和求助的群众越来越多,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农村条件艰苦,滕武从不怕辛苦,当时最让他犯愁的就是语言不通,因为听不懂蒙古语,开展工作时总是需要同事在旁翻译。为了克服语言关,滕武就和4名蒙古族徒弟互相学习,久而久之,滕武学会不少蒙古语,4名蒙古族徒弟的汉语水平也提高了,他还多次被公社评为民族团结劳动模范。

滕武工作以来获得诸多荣誉。

“参加兽医工作以来,我始终没放下过听诊器、望诊包。”一台自行车、一个听诊器、一个望诊包是滕武青春年岁中最温馨的陪伴,转眼间15个年头飞逝而过。

年,正值国家改革开放的热潮,滕武从西尔根公社调到巴彦呼舒镇兽医站,担任站长一职。滕武继续精钻业务、带领团队,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经常深入农村牧区了解和解决农牧民群众在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难题,先后到基层讲课二十余次,治疗各种牲畜疫病不计其数。

参加工作以来,滕武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好评,并多次受到上级*委、*府的表彰与奖励,先后荣获兴安盟畜牧业丰收二等奖、内蒙古碘硝酚防治牛羊寄生虫病的研究与应用一等奖、兴安盟畜牧业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兽医卫生检疫与监理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员等诸多荣誉。

年,过完人生的上半场,滕武从畜牧业战线上光荣退休了,而他的兽医事业却从未终止。30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广大群众公认的“兽医专家”。

老有所为奉献余热报*恩

“这种生物发酵剂真管用,您看羊吃得多香,膘长的多好啊!”“你们满意就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找我。”和滕武交谈的是巴彦呼舒镇养殖户白海*,他进行舍饲养殖已经10年了,此前使用的发酵剂效果总是不理想,自从滕武过来指导如何使用生物发酵剂制作饲料后,经过发酵处理的0.7斤玉米料超过1斤生玉米料的营养价值,牛羊吃了易吸收,养殖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让白海*乐得合不拢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退休意味着居家养老,安享“夕阳红”,滕武却是一个“老而不休”的人。

年,滕武开始创业,成立兽医门诊,售卖兽药的同时,治疗牲畜去势结扎、牛羊脑包虫开颅术、段肠吻合术、剖腹产手术、牛胆囊种植、取牛*手术等各种牲畜疫病,还培养子女从事兽医行业,目前家族里就有10位兽医。

滕武去养殖户家中了解饲料喂养情况。

“我退休没有退*,心中还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年,滕武加入科右中旗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发挥老干部余热,开展畜牧业科研和科普工作,热心投身公益事业,积极为全旗畜牧业发展献计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员离岗不离*、退休不褪色的初心和使命。

在旗老科协工作中,滕武发现近几年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而群众对这方面的需求却不断增加。年4月,滕武就自掏腰包,承担旗老科协举办的牲畜寄生虫病防治专题讲座所有费用,参加人数达人,受到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科右中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策,农牧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将原有的放牧改为舍饲养殖,然而饲草却成为他们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难题。就在全旗把秸秆饲料化作为主攻方向,解决牛羊喂养问题的时候,年5月,滕武与旗老科协理事白音吉日嘎拉前往通辽市海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学习利用秸秆生物发酵饲料饲养牛羊的新技术,并到科左后旗养殖户家中参观喂养情况。随后,滕武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巴彦呼舒镇哈日道卜嘎查十几个牧户家中,进行现场指导制作用生物发酵剂,为仁钦、郭金泉等农牧民解决40多天的缺草问题,节约资金4万多元,也为全旗秸秆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利用生物发酵剂制作完成的饲料。

结合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科右中旗*协和老科协大力推广就地取材、一学就会、节本增收的秸秆生物发酵技术,经过近两年的试点先行和示范引领,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已经在12个苏木镇开了现场会,并为全旗牧户建立饲料和秸秆台账,带动牧民的应用积极性,促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大幅提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滕武怀着对*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不顾年高、不断探索,按照*倡导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念和要求,奉献余热,绽放余光,为*和国家的事业增添着正能量。(塔娜)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需标明来源科右中旗发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