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祖国海拔最高的地区,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海拔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氧气含量的64%左右,这里就是雪域高原、天上西藏。
一年前,53名博士响应中组部、团中央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祖国海拔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的雪域高原。一年间,他们把西藏当做家乡,把西藏人民视为亲人,在世界屋脊建功立业,发挥知识才能,把忠诚与担当写在了雪域高原上。
雪域高原写人生
巍峨的雪山、蓝天白云和漫山遍野的牛羊,这是多年来人们心目中雪域高原的模样。年12月底,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来到西藏,初到高原,面对如画的美景,博士们还来不及好好欣赏,就被严重的高原反应折磨得头痛欲裂、呼吸困难、身体难以适应。
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是*的十九大后选派的第一批博士服务团,西藏自治区*委组织部对博士服务团成员*治上高度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怀备至。良好的工作环境,挂职单位组织的信任和关心,使博士们充满了工作动力。
这些来自农业、水利、医疗、科技、金融、央企等领域的博士们很快适应了环境,开始进入角色、熟悉工作。他们分赴西藏各地,穿梭在草原牧区、田间地头、实验室、招商一线,博士们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青稞是西藏最具特色、保障西藏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5%,占粮食总产量的77%。牦牛是支撑西藏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家畜,也是牧民的重要运输工具。西藏每年存栏约万头牦牛,牦牛产业发展是推动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为全面提升西藏传统农牧业科技生产水平,挂职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的席磊博士刚到高原就牵头负责“高原青稞、牦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助力自治区“青稞增产、牦牛育肥”战略实施。以青稞、牦牛为研究对象,以种质资源为基础,以基因挖掘为核心,以品种培育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手段,着力攻克基因挖掘、种质创新、遗传改良、良种繁殖、绿色增产等五大核心技术。主持起草“高原青稞、牦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方案,并上报自治区*府。对农牧科学院承担的“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引种与示范推广”等12个项目进行了评定,完成“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等3个重大专项和14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验收等工作。
今年春天,阿里地区降水整体偏少,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地区开始闹蝗灾,严重破坏牧区草场以及农田。从农业农村部系统挂职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的刘华雷博士,利用自己专业优势服务西藏农牧业,多次带队到基层战斗在治蝗一线,他还举办了自治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技术师资培训班,切实做好全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
挂职自治区林业厅的王晓旭博士引入22个适合西藏种植的新品种,推进杂交构树“繁-种-养”产业,为消除西藏80%以上地区“无树村、无树户”的现状作出积极贡献。
海拔高精神境界更高
从踏上雪域高原的第一天起,博士们就把西藏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任西藏职,喝西藏水,想西藏事,做西藏人。
六月飞雪,在海拔米的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查布村牧民益西旺姆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的成员们正为牧民讲授温室大棚蔬菜科学种植技术。
普玛江塘是一个边境乡,这里与不丹交界,冰川密布、终年雪山环绕,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是我国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行*乡。全乡人均寿命只有49.5岁,被称为“生命禁区”。全乡6个行*村,户共名群众守护着25公里边境线上平方公里的土地。
博士团广大团员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的教诲,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踏着孔繁森的脚印,以雪域高原为舞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西藏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组部、团中央召开的第18批博士服务团动员大会上,中组部副部长周祖翼热情勉励广大博士团成员要向留藏博士的优秀代表、自治区纪委常委高宏生博士学习,扎根到最艰苦的地方、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经受磨练、作出贡献。
自治区*委高度重视博士服务团工作,对博士们始终“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自治区*委书记吴英杰亲自审定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岗位需求计划和岗位安排,并就人选对接情况作出重要批示。
“西藏气压低,博士的工作标准不能低;西藏区情特殊,博士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不能特殊。”中组部干部一局副局长、自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总领队郭强希望博士们“有志而来,积极作为”。
4月初,中组部人才局许晓桃同志来到雪域高原,带着组织上的关心,与博士团成员深夜长谈,并深入海拔多米的藏族贫困户家里,与贫困户捐款结对子,负担藏族贫困户儿童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为博士团成员树立了榜样,更加坚定了博士们扎根西藏、服务西藏的决心和信心。
在高寒缺氧的高原奔波、劳累,博士们的心肌变肥大,深受高血压、心肌缺血、痛风等疾病困扰,在内地感冒咳嗽是“小菜一碟”,可是在高原却有可能成为致命的杀手。博士团成员们出差时,都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
在世界红十字日,郭强带领博士们积极参与为西藏农牧民义务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等活动。
一年西藏行一生西藏情
6月9日,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在自治区*委组织部倪云鸽博士带领下,来到拉萨市柳梧新区达东村和达孜县纯净生态农牧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现代生态农业大棚种植产业基地建设等情况,积极为西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建言献策。每个月,博士团都会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博士们开展调研活动,大家直面问题、提出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多条。
金秋十月,海拔米的那曲草原已飘起雪花,在那曲市色尼区达前乡卫生院的体检点,挂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的徐华博士正在对农牧民进行包虫病筛查工作。徐华博士改变传统包虫病手术方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针对西藏13医院、74医院医技人员举行了首届腹腔镜微创技术培训班。为加强包虫病源头管控工作,他首次提出犬只绝育工作,现已将犬只绝育工作推广到色尼区12个乡、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首家包虫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正在筹建。
同是挂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的*欣博士牵头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点村医室、乡卫生院建设规划。此外,杨冬博士充分发挥选派单位优势,和程志立、刘晓*、刘俊杰3位博士一起有力推动了自治区基层农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高校和*校系统挂职的魏建荣、王庆江、周耀宏、宋雄伟、汪金伟5名博士,围绕西藏基层农牧职业教育培训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杨少亮博士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主导和参与了拉萨市乡村振兴规划、拉萨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
重大项目落地有声,沈钢博士和孙杰博士配合拉萨市向国家财*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成功申报“拉萨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获中央财*资金约20亿元支持。孙杰博士创新开展年度*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向财*部争取了2亿元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补助资金。刘维新博士与中国红十字总会沟通,争取加大对口支援西藏的力度。施长春博士对接10余家央企在藏能源产业投资,叶凌博士启动拉萨市企业标准化建设。郭钢锋博士牵头编制《西藏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顺利通过环保部评审。职保平博士搭建起内地高校、科研院所与西藏合作交流的平台,王佰伟博士组织和参与了拉萨市“河长制”工作,*河博士推动了山南市“互联网+*务服务”工作。刘辉、何超群两位博士依托派出单位资源,就人才、技术人员培训展开交流合作。李利博士依托国家民委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挂职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的祝遵宏博士组织自治区*府投资审计改革,得到自治区*府主席齐扎拉的批示表扬。
挂职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的赵辉博士起草了《西藏自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比中央要求提前半年完成西藏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任务。王俊杰博士致力推进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馆——西藏天文馆建设,徐刚博士在西藏科学普及领域“大展拳脚”。姚传江、于立业两位博士着眼西藏国企国资改革热点,助力提升国资监管水平。程贤文博士主持“引入猎头公司模式促进西藏高层次人才优化配置”项目,王世华博士推动运营“西藏梦创天使投资基金”,杨子良博士狠抓积案清理、刑事庭审实质化和规范化工作。裴铭光博士以办案为核心,推进山南市检察工作。赵斌博士以能源研究为重点,组建技术创新平台。门艳彬博士加强西藏大学信息化建设,郝刚博士主持自治区审计机关业务培训,马哲实博士积极推进西藏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挂职自治区*委组织部的王福岭、卢名辉、徐国锋、毕东升4名博士为西藏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呕心沥血。卢青山博士志愿申请留藏到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工作,袁东生博士为西藏*风廉*建设和巡视工作加班加点,伍聪博士助力西藏意识形态建设,方杰博士推动司法机关标准化建设,周锋博士以“金融撬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石成华博士实地调研44个县、区,就西藏偏远地区配送模式进行了研究。拉加当周博士参加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针锋相对驳斥敌对势力不实言论,大力宣传西藏发展进步成就。
从寒风凛冽的严冬到硕果累累的金秋,雪域高原处处留下了博士们的足迹。他们充分发挥知识渊博、技术精湛等特长,真心融入西藏、真情贴近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奉献青春、奉献知识、奉献真情,积极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使梦想在建设西藏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博士服务团在西藏真正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自治区*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田广说。
一年西藏行,一生西藏情。博士们在雪域高原经受了锻炼和洗礼,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53名博士对*的无限忠诚,由圣洁的雪域高原铮铮鉴证。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记者左旭东
图片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