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0年周总理侄女回北京,总理欲带其上 [复制链接]

1#

“每年一到海棠花盛开的季节,我和哥哥姐姐们都会约好去中南海的西花厅,去纪念伯父伯母”,周总理的小侄女周秉建同记者说道。

作为周家的“老幺”小六,周秉建可没有哥哥姐姐们见到伯父的次数多,当年她尚在牙牙学语时,哥哥姐姐便已被伯父接到了西花厅居住,待其长大读小学时,伯父已经忙到昼夜不分,连7妈都难见上一面。

“等我上中学的时候,伯父的头上已经有了许多白发,人也苍老了不少,我记忆很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我准备去内蒙插队,跟伯父伯母道别时,伯父笑得很开心”,周秉建回忆道。

周秉建知道伯父对牧区人民的感情很深,也很想了解那里的生产情况,于是便选择去内蒙做一名普通的农民。

年,组织上见其周秉建表现良好,便批准其参军入伍,当周秉建身着一身军装回京面见伯父伯母时,却遭到了伯父的亲自劝退。

这年国庆将至,周总理准备携周秉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当7妈邓颖超得知此事后,却义正辞严地道:“我不同意”。

今天的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进周总理的大家庭,通过其小侄女周秉建的生活经历,来了解一下周氏家风有多严格...

周总理用苦瓜为周秉建饯行

“你可知你为何叫周秉建?”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天,邓颖超坐在西花厅的院子里,与小六聊着天。

“嗯?不知道”,小六一边摇头,一边疑惑地看着7妈,邓颖超道:“你出生时,国家正百废待兴,迫切需要搞经济建设,所以你伯父就给你起名周秉建,希望将来你也能做一个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的人好不好?”

周秉建听罢,接连点头,小脑袋瓜不停地摆动着像个鼓槌,一眨眼的工夫,十多年的光景过去了,周秉建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

那是年的夏天,周秉建主动报名要去内蒙古大草原插队,组织上审批之后,不时间便通知其收拾好行囊准备启程。

年8月6日下午,周秉建为了报答伯父伯母十多年的培育之恩,特意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准备向其辞行。

届时,她与7妈妈邓颖超足足聊了一下午,直到天黑才见到日理万机的伯父周总理。

“秉建你来啦,伯父坚决支持你去大草原安家落户”,周总理一边握着小六的手,一边爽朗地笑着。

周秉建说,不知何时起,伯父已经不再称呼自己为“小六”了,而是直呼其大名,想来也是准备让其独当一面了。

“你要想在牧区生活,可要多思考一些困难,做好心理准备,以免到了那里,跟预想的差别很大,容易动摇,千万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周总理如是说,其实他心里还是放不下小六。

“你说你不吃牛肉,只吃羊肉,这样是不行的,要想在牧区活下去,就得克服一切饮食上的困难”,周总理一边说,一边拉着小六坐到了餐桌上。

这一餐,没有什么特别的饯行菜,都是西花厅院子里时常收获的果蔬,唯有一盘绿色蔬菜,表皮有许多微微凸起的鼓包,像是周秉建不曾吃过的。

“你尝尝这道菜,这可是毛主席家乡的特产,名叫苦瓜,味道虽然一般,但却有清凉解暑之功效”,周总理一边说,一边往周秉建的碗里夹了几片。

只见周秉建端起碗,一口将伯父夹得苦瓜全都扒到了嘴里,“咕嚓、咕嚓”几声后,一缕浓重的苦涩味直冲颅顶,周秉建不敢叫苦,只是硬着头皮将苦瓜咽了下去。

“好孩子,此行前去牧区,你一定要团结贫农阶级,做他们的好干部、好榜样,注意团结汉蒙两族懂吗?”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叮嘱周秉建,晚饭都没顾得上吃几口。

想来,周秉建还不满16岁,又是周家最小的女儿,此时却要只身一人前往遥远的牧区,做家长的少不了要“啰嗦几句”。

“知道了伯父,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这一餐饭周秉建吃得五味杂陈,但还是坚持不浪费一粒粮食,顺便将那盘苦瓜全都清了底。

晚饭过后,周总理与周秉建又寒暄了几句,便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七妈则为周秉建准备了一些御寒的棉衣,如此也算圆满践行了...

翌日,周秉建正式启程奔向草原,这一路上,她见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景,一时间,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吃苦两年,7妈不准她上天安门观礼

一到内蒙,周秉建之前所做的所有心理建设,全都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随风而去。

恰好那时,周秉建在内蒙又迎上了草原的冬季,那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辛苦了。

因为不会支帐篷,也不会在帐篷中用炉子生火,晚上周秉建就穿着7妈给的旧棉袄,盖着从家里拿的一床棉被,就这么在零下30多度的蒙古包里过了夜。

到了早上,周秉建整个人都僵在被窝里动弹不得,最后还是一个牧民家的儿子看不下去,帮她在帐篷升起了炉子,这才躲过一劫。

在学会了牧民的基本生存技能后,组织上给周秉建分到了一户牧民家里去放羊,一上手,就接管了一队有多只羊的牧群。

作为新手牧羊人,周秉建非常担心将牧民的羊群搞丢、搞散,故始终将羊群圈起来喂草,结果有的羊因为圈食而饿了好几顿,一滴奶也产不出。

后来,周秉建索性就让这一千多头羊自行觅食,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各个草坡山头。

到了傍晚,温度骤降,周秉建又不得不提前好几个小时跑到各个山头,将闲散的羊群全都集结起来,往家赶。

顺心的时候,这一千多头羊只不过耗费数小时,便集结完毕,不顺心的时候,一天要走十几个小时,才能找回所有的羊。

更令周秉建头大的是,有些羊就是不服“管教”,用鞭子抽都不肯走,最后只得她亲自下手连扛带拽拖回羊群。

有一次,周秉建好不容易将一千多只羊集结起来往回赶,结果半路上又碰到了其他知青的羊队。

两家羊像是找到了新组织似的,全都混在一起,最后又多耗费了好几个小时,才将几千只羊分开。

在大草原上,周秉建通过放羊、捡大粪、迁蒙古包等硬性作业,为自己锻炼了一身铮铮铁骨,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腱鞘炎等疾病。

年,在大草原工作已满两年的周秉建,受到上级的肯定,特准返乡探亲,周秉建穿着蒙古族服饰,带着帐篷坐上了回北京的火车。

回到西花厅,周秉建为了给伯父伯母展示草原风情,便在院子里拉起了蒙古包。

因为在大草原上被“牧化”了两年多,周秉建的衣服、靴子、袍子都散发出浓浓的羊膻味,将西花厅也“熏”出了风干羊肉味。

“好啊小六,你在牧区做得不错,言谈举止间倒像个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姑娘,说明你有投入到牧民的生活中”,周总理看着满院子的“牧民”设施,满心欢喜地同周秉建说道。

周秉建十分高兴,谈话间还忍不住摆弄一下自己现搭的蒙古包...

“对了,我可能要去外地开会,有几天不在园中,你什么时候回大队?跟我说一声”,周总理问道。

“我准备过完十一再回去吧,也没剩几天了”,周秉建回复道,周总理又说:“那好,你等我回来,到时候带你去天安门城楼观礼”。

听说伯父要带自己去天安门城楼,周秉建噌地一下从蒙古包里钻出来,围着伯父又蹦又跳。

“太好啦太好啦,我可以看到毛主席啦,谢谢伯伯”,周秉建得意地呼唤着,不时间整个院子里的人,都知道她要上天安门了。

大约又过了两天,正在院子里晒长袍的周秉建,突然收到了7妈邓颖超的传话:“小六,你到我书房来一下”。

周秉建一头雾水地进去了,只见7妈戴着老花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已经跟你伯父商量过了,这个天安门城楼你上不得,因为你哥哥姐姐他们都没有去过,你不能破这个例”。

“为什么?我是大队代表,跟我一起回来的同志都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啊...”周秉建有些失落地问道。

邓颖超道:“人家是人家,我只管咱们家,你不能开这个先河,否则以后都会说你伯父搞特殊,对你们也没好处”。

周秉建彻底失望了,原本她还想等过了十一再回牧区,此刻又恨不得马上收拾好行李,立即启程。

可一想到就这样走了,或许会使伯父伯母难堪,于是在临行前,又找伯父伯母一起合张影,忙活完一些繁琐小事后,才风风火火地赶回牧区...

你能不能把你这身军装脱下来?

一回到牧区,周秉建又自动开启了蒙古族姑娘的生活模式,日日去大队领羊、领工具,准备草原入冬前的准备。

年深秋,草原上寒风凌冽,大雪过膝,周秉建正手拿牧鞭,身穿皮袄,混在羊群中。

“周知青,大队有事找你”,不知是谁骑着马远远地朝周秉建喊了一嗓子,周秉建随即将鞭子递给了同事,开始往大队飞奔。

“鉴于你在内蒙古插队两年多的时间内,表现优异,队里特意批准你参军入伍,你抓紧去报到”,大队领导如是说,周秉建高兴得就差没在雪地里打滚了。

晚上周秉建抚摸着一身崭新的绿色军装,心里忍不住感慨道:“算起来我们家里已经有5个人当过兵了…”

大约过了两个多月,周秉建在部队里接到了7妈邓颖超的来电,说是让她趁着元旦假期回趟北京,伯父有话跟她说。

元旦这天周秉建穿着一身军装,如约而至,当她看到伯父伯母正站在大门口迎接她时,忍不住一路小跑直奔二老身旁。

原本,周秉德以为自己“出息了”,都参军了,一定能给伯父伯母脸上争光。

没承想,周秉建才刚跟二老见上面,就被伯父告知:“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大队里工作?”

周秉建听完伯父的话,可谓“五雷轰顶”,要知道当兵在那个年代可是人人都想争得的荣誉。

周秉建之所以选择去偏远的边区劳作,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获此殊荣,跟哥哥姐姐一样,结果伯父却偏偏让她脱下军装。

“你说去内蒙插队的人那么多,怎么就偏偏将当兵的名额给你了呢?你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周总理紧接着说道。

周秉建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恍然大悟”道:“伯父说得有道理,是我考虑得不周全”。

谈过话的第二天,周总理便让周秉建去部队里退籍,继续回到大队牧羊,周秉建照办了,虽然这身军装还没穿够3个月,但已足够让其流连忘返了...

周总理告诉周秉建,希望她这一生都在大草原扎根,找一个牧民家的儿子结婚生子,世世代代为蒙汉两族人民友好做贡献。

当然,还要坚持晚婚晚育,因为国家很穷,人口很多,晚婚不仅能够给国家减少人口压力,还能节省医疗资源,当然还要学好蒙语,便于以后开展工作…

周秉建始终听从伯父的教导,且每一步都像初来时那般踏实,届时,她也不再幻想回京工作,也不再幻想参军,而是一心想要带着伯父的期许,为汉蒙两族人民的世代友好而努力工作。

时至今日,周秉建已经是个70周岁高龄的老人了,每当她接受记者访问时,总是忍不住与媒体强调:“我不是什么特殊人物,我只是周家的一个普通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吾辈愿将所有接受过周总理严格家风“洗礼”过的周家人、共产党人、社会人,都称之为“普通人”。

因为他们生来“特殊”却永远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坚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