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起步”有两个意思:起身,或者事业刚刚开始。但在今天的济南,这个词的内涵正在被重新定义。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唯一实体性新区,不仅寄托着济南跨河发展的梦想,是济南的未来之城、希望之城,同时也承担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的重任。
省市合力之下,自获批以来起步区发展成绩耀眼,以实干、以视野、以谋略,浓墨重彩书写“起步”答卷。
图片来源:起步区管委会
济南不想当“油条”
在济南,有一条路一直被不少人引以为傲——经十路。按照流传较广的说法,这是全国最长的城市主干道,东西全长90余公里,最大的门牌号据说到了号。
路修的好当然值得骄傲,但对济南来说,主干道如此之长也是被迫之举,从侧面印证着这座城市狭长的地理格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夹在泰山与黄河之间的济南在城市发展空间上受到较大限制。在合并莱芜之前,东西长达97公里、南北最窄只有12公里。曾有主政者用一条东西长南北短的“油条”来形容济南,“如果老是想着往东、往西发展,就会成为‘老油条’”。
实际上,在人口与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济南在如何扩展城市空间上曾一度游离,或向东、或向西。这样做的后果是让“油条”越来越长,并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市民宜居。然而,城市向南扩大也不可取,南部山区有生态红线,限制开发。
如何突围?
跨过黄河,将城市延伸到黄河北岸成了唯一选择。
年,山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确定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济南城市空间布局,希望进一步拓展省会城市空间。但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济南“跨河”脚步缓慢,鲜有大的进展。
这是因为,黄河是一条地上悬河,地势高于城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受制于此的并不只是济南,沿黄的郑州、开封等城同样面临这一难题。破解这一难题,仅凭一城之力难以实现。
转机出现在年。这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涉及济南部分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包含黄河北岸平方公里的土地。
好消息接踵而至。次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第五大具有空间属性的重大国家战略。
至此,济南抉择迎来了国家战略的加持,城市“北跨”也升级为“北起”。
又两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获批成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且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唯一实体性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随后发布,点名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上下同欲者胜。济南跨河发展时已至,势已成——济南需要,山东需要,国家同样需要。
对这座城市来说,一个全新的时代——“黄河时代”开始了。
先行区其实不是区
先行区成了起步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明明已经先行了为何又重新起步?
答案是,原来的先行区是单纯的产业功能试验区,而起步区则成为了区域合作引领示范区。通俗点说,先行是在探路,“摸着石头过河”,而起步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发。两字之差,天壤之别。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起步区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总面积平方公里。
这是一片辽阔的土地,与济南城市建成区面积相当,相当于再建一个“新济南”。
打开地图,自莱芜区划调整之后济南版图就从“一”字变成了“人”字,而起步区正处于这个“人”的心脏位置,隐喻着起步区的重要性。
从一开始,山东、济南就明了这一点。国务院批复不久,山东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举全省之力将起步区打造成为“镶嵌在黄河流域的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之后,“举全省之力”的说法被屡屡强调。今年召开的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省市一体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同样明确,汇全省之智、举全市之力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
年8月19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济南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运转,一场新的赶考之路开始了。
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年)》,起步区将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建设着眼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城、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打造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是的,是“城”不是“区”,这成为起步区有别于其他国家新区的一个特征。
图片来源:起步区管委会
今年8月20日,起步区成立一周年之际,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召开,具体阐释了起步区是“城”不是“区”这一理念。
会上指出,省市明确起步区是“城”不是“区”。那么,这个“城”未来到底是什么样?
引领区域发展的未来之城
支撑济南未来的希望之城
集聚最新动能的活力之城
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
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创新之城
实现人生价值的圆梦之城
未来之城、希望之城……从一开始,起步区锚定的就是未来。
在这次“覆盖区、街、村三级的千人大会”上,同样对“对标对表”的目标进行了阐述。
一直以来,起步区都被外界解读为“第二个雄安”“济南的浦东”,但会议首先提到是南沙新区——“起步区的历史与南沙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学习南沙,就是要学会争,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战略叠加赋能,学会靠,积极主动向黄河国家战略靠拢,学会挖,深入挖掘《黄河规划纲要》和《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蕴藏的巨大政策红利。”
除了南沙新区,起步区强调向雄安新区学习,“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此外,苏州、杭州也都是起步区学习的对象——“必要时可邀请或引进一批苏州专家团队进行指导,综合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学习杭州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打造好15分钟生活圈。”
在此前的7月31日至8月5日,济南起步区党政考察团不远万里“南下北上”,赴广州、杭州、苏州、通州、雄安等5个国家区域战略核心城市,进行考察学习。
还有浦东新区,在今天的起步区
其实,对标哪里并不重要,从目前已完成的规划以及发展来看,济南起步区的“目标”从未局限于一地,而是博采众长,从众多国家新区的发展历程中学习、借鉴更适合的经验与路径,实现自己成为“镶嵌在黄河流域的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的目标。
图片来源:起步区管委会
城市副中心的构想
成为一座“城”并不容易。
因为,这意味着起步区不仅要宜业还要宜居,否则就会陷入“白天千军万马来上班,晚上人迹罕至变鬼城”的尴尬境地。这种潮汐式的模式,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与能源浪费,也极不利于城市化推进与“产城融合”,绝非起步区设立初衷。
同时,作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起步区建设要把生态放在首位。
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现状条件等因素,《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年)》确定了“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
一纵,即泉城特色风貌轴,“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构建城市大轴线空间。一横,即黄河生态风貌带,打造联系黄河两岸的生态文化纽带。两核,即城市科创区、临空经济区两个核心功能区。五组团,即大桥、崔寨、桑梓店、孙耿太平、临空五大城市组团。
其中,关于大桥组团的定位引发坊间不少猜测。根据规划,大桥组团定位为济南城市副中心,建设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城市公共文化馆群等公共服务设施群。
在此之前的年12月30日,上述规划获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当时的表述与正式公布的规划有所差别——大桥组团定位为济南城市副中心,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培育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预留政务服务功能空间。
从“预留政务服务功能空间”到“建设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桥组团作为济南城市副中心有了新的层级提升。
城市副中心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城市面临着“大城市病”的困扰,建设城市副中心被认为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引发更多
目光放到济南,除大桥组团副中心外,今年7月公布的《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年)》,济南还将建设莱芜—钢城省会城市副中心,但定位不同——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理念,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当地、带动周边能力。
观察者认为,建设莱芜—钢城省会城市副中心更大意义上在于激发莱芜、钢城区域性活力,增强与济南主城区的互动。显然,这与大桥组团有很大不同。
建设城市副中心,大桥组团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最新消息显示,近期计划实施总投资约亿元的39个项目,将布局政务服务、文化馆群、商业综合体等重大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大桥组团将快速形成引爆效应。
很明显,这里将是未来济南城市空间格局中一个重要“极点”。
图片来源:起步区管委会
未来,向北看
近期,有关起步区的几件事再次引发广泛
第一件事,10月11日起步区管委会发布公告,面向全球招聘名优秀人才。虽然门槛较高但应者如云,首日预报名者即突破万人。
为何从全球招聘人才?笔者揣测,一方面是汇聚全球最优秀人才力量共建起步区,另一方面,也是冀望以世界目光、全球视野为起步区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凸显出起步区的大格局。应聘者的热烈追捧,也从侧面印证着起步区的未来被广泛看好。
第二件事,济南二环东路高架最北端开始封闭施工,原下桥坡面将拆除,为建设新的高架路做准备,未来将直接对接新的零点立交桥和新黄河大桥。而根据此前规划,二环东路高架将跨越黄河,取代建于年、早已不堪重负的济南黄河大桥。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特别是对于原本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的起步区来说,要想真正意义上成“城”,亟需补齐这一短板。
近年来,随着黄河济泺路隧道、黄河凤凰大桥等跨河通道建成通车,以及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等跨河桥隧有序推进,起步区与主城区无论是空间还是“心理距离”都已大大缩短。
第三件事,起步区比亚迪项目将于11月30日下线首辆新能源整车。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位于崔寨片区,达产后将具备30万辆整车产能,直接带动就业岗位3万多个。
新能源车是起步区“无中生有”的新产业之一,意义重大。该项目的落地,不仅能够带动智能车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同时会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未来,在济南马路上跑的新能源车,很可能就是“济南造”。
人才、交通、产业,三件大事,事事有突破。
今年10月13日,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起步区发展“成绩单”。虽然主要经济指标具体数字没有公布,但“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零额等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
特别是在培育高端高质产业体系方面,已累计签约比亚迪、国电投等高端优质项目个、总投资.2亿元,其中世界强(含中国强)企业项目43个、央企项目29个、省企项目35个。
疫情大背景下,这样的数字殊为亮眼。
踏上新征程,作为黄河战略重要承载地的起步区再获强势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济南未来,向北看!
或许,在不久之后,当我们漫步在起步区,眼前将呈现这样一幅画卷——“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两岸大厦林立、风光旖旎。
这将是现代版的鹊华秋色图,也是拥河发展的泉城蝶变图。
图片来源:起步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