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一名患者就是一本教科书记清华长庚医院 [复制链接]

1#

作者:清华大学医院级肝胆外科杨威尚皓

开别人开不了的刀,治别人治不了的病——这是我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的人生信念,也是董家鸿院士对于“道与术”的终身追求。

我是清华大学医院级肝胆外科的一名住培医师,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老师的临床博士后。年,我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期间,就不时听闻董家鸿老师的故事。那时的男生痴迷于武侠,会把自己的武侠梦寄托于现实的外科学习中,于是便有人编纂出了“外科界的四大高手”:南陈,北董,东彭,西岳。

“北董”,就是董家鸿老师。

清灭包虫病,10次高原路

我对董家鸿老师的外科学技术的真正认知来自年的一次手术直播。那是清华大学医院面向全球进行的一台终末期泡型肝包虫病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手术直播。患者是一名中年藏区牧民。这台全球点击量达余万次的手术仅仅是董老师情系藏区的冰山一角。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牧区藏民的包虫病,董老师牵头制定“包虫病清灭行动计划”,并亲自率领团队先后10余次踏上高原,不顾高原反应,联合全国多个中心专家对青海省包虫病患者进行诊治。

年新年伊始,疫情肆虐。为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全力支援湖北开展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董家鸿老师第一时间奔赴疫区,了解抗疫的攻坚难题。

年2月25日,董老师和清华大学尤政院士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正医院完成部署,用于诊治。“我们就是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赋能前线医疗队,提高整体战斗力,减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和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诊疗效率。”当日,医院,通过5G网络与北京等地专家连线,对病区内危重症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调整治疗方案,加速了患者的康复。

直面患者,才能真正地成长

虽然身兼“医、教、研、管”四职带头人,但“医”一直是董老师孜孜以求的始终。用他的话说,“只有与病患者面对面接触,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学习”。

他告诉学生们,他的老师黄志强院士曾说——每一名患者就是一本教科书。学习积累到今日,他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珍贵。他说,希望学生们都能比他更早地理解这些宝贵经验,以工匠之心,满怀慈悲,行医学之义。

“手术台上的董家鸿老师总有一种让人心安的魔力,好像没有问题能难得倒他!”一位进修医生曾如此感叹。每周,董老师保证3台以上手术,也不会缺席其他临床医疗工作。从晨间查房到全科讨论,即使再忙,他也会打起精神,针对最基层的住院医进行教学,所讲解的问题细致入微。手术台上,他手把手教导下级医生如何标准操作,力求每一台外科手术的精益求精,大量晚期肿瘤患者由此获益。

于是,把每一台手术做成一件艺术品、挑战医学的“高原”、勇攀医学的“高峰”,也成了董老师所有学生的从医信念。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